李建保到任後下大力氣抓科研、抓教學、抓師資隊伍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擴大對外交流合作,爭取國內外有關組織和機構的支持,將新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思路引入青海大學。

李建保到任之前,青海大學的許多教師缺乏科研意識,認為隻要上好課就行了,幾乎不搞科研。有些教師甚至不敢申報項目、不知報什麼項目、如何申報、怎樣才能申報成功。針對這種情況,李建保不僅與教師們一起研究科研項目、手把手地教他們寫報告,而且親自帶他們跑項目、尋找合作夥伴。教師們的科研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成倍增加。現在,全校承擔國家863高技術項目3項,教育部春暉計劃40項,農業部科研項目2項,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6項。原來科研基礎薄弱的工科,2001年科研經費還隻有10多萬元,2002年就迅速升到160萬元,2003年進一步提高到300多萬元。2004年上半年申報的科研經費達8000萬元。青海大學的科研處,在2001年隻有一名工作人員,第二年增加到2人。由於科研項目少,他們常常閑著沒事幹。從化學機械係調入科研處任副處長的王剛告訴記者,由於科研項目的迅速增加,現在科研處增加到9個人,還是忙不過來,他們準備再進兩個人。青海大學的科研,正按李建保校長“有重點研究方向、有人才梯隊、有研究基地、有重點研究學科”的要求,向更高層次攀登。

與此同時,青海大學的重點學科建設和重點實驗室建設也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當地特點和未來人才需求,學校新設6個本科專業、調整改造2個專業,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經過整合改造,重點實驗室由2個增加到5個,有的還被確定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李建保還充分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民間組織建立廣泛的合作關係,為青海大學爭取項目和資金等方麵的支持。現在,青海大學已與國內9所大學和美、英、日、韓等外國高校建立了友好協作關係。由於他的努力,青海大學還承辦了3個全國性學術會議。

針對青海大學人才結構不合理、高層次人才奇缺的狀況,李建保親自抓師資隊伍建設。他參與製定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親自帶團赴外地招聘人才。2004年,有5名博士、15名碩士來校工作。經過積極爭取,有59名教師和10名優秀畢業生在最近3年被送到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名牌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有的教師還獲得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2002年,青海大學通過了教育部的評估;2003年,青海大學碩士點實現零的突破。目前,青海大學正積極爭取實現省部共建,力爭早日跨入“211工程”重點大學行列。

現在,青海大學師生的心氣高了,自信心足了。他們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自身的潛力:隻要努力,自己同樣可以讀研、進修、留學國外,同樣可以搞出科研成果。在本校幹下去,同樣有前途!

青海大學黨委書記劉樹仁用十分肯定的語氣對記者說:“引進一個校長,搞活了一所大學。李建保的人才效應已經充分發揮出來了!”一些工作人員也興奮地說:“青海大學現在的實力強了,知名度高了,這是李校長帶來的!”

不拿“薪水”的大學校長

就像名片印的那樣,李建保具有雙重身份。他在擔任青海大學校長的同時,還繼續在清華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記者到青海大學采訪時,李建保剛從北京回來。雖然往返隻有兩三天時間,他在北京卻幹了不少事:先是到財政部彙報了工作,然後又到清華大學聽取博士生答辯。星期天又匆匆返回了西寧,因為這裏還有一大攤子工作等著他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