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之間,這些都成為往事了。雖然如此,它們還是為我的記者生涯抹上了濃重的幾筆。我特別珍視,因為這樣的經曆對我來說不會有很多了。

這麼多次“走南闖北”,讓我領略了山川景物的壯美、多彩文化的神奇、各地風情的魅力,也讓我看到曆史的腳印,聽到時代的足音,體會了生活的美好、領略了智慧的威力、感受了創造的偉大,也正是這些,讓我一次次“欣然命筆”,寫出自己的發現,寫下自己的觀感,暢敘自己的心得。我禁不住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同時也是讀者希望了解的、應該了解的、了解後會有收獲的東西寫出來,這才有了這些文字,這才有了這本小書。

選入本書的,並不是我在各地采寫的全部作品。對有些寫法簡單、意義不大、隻有瞬時“新聞價值”的作品,我都毫不可惜地放棄了,因為我不想讓它們占據版麵、擠占出書經費、浪費讀者閱讀時間。我希望選入書中的東西,都有可讀性、知識性、趣味性。從業30年來,我一直把鮮活、生動、耐讀作為自己寫作追求的目標,我也一直想“延長”新聞作品的壽命,讓它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為此,我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自認為還是有收獲的。

我“四處奔波”的這段時間,正是我國曆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沒有戰亂,沒有饑荒,沒有動亂,沒有令人心悸的運動,人民安居樂業、享受太平、體會盛世,新聞工作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我也像采花釀蜜的蜜蜂一樣,懷著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向往、對未來的憧憬,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工作。對采寫的每一篇東西,我都寄托著某種追求、蘊涵著某種感情、堅守著某種信念。

起個什麼書名好呢?根據這本書的內容,我從古詩中“偷得”半句,取書名曰《勝日尋芳》。但願我是真的尋到了“芳”,如果我所尋之“芳”,能夠讓讀者“感受到”並且能夠由此有所收獲、進而身心愉悅、有所感悟,我將不勝歡喜。

我不太喜歡請別人作序,不希望借作序者的名望抬高自己,也不希望看到有些讓自己臉紅的文字。說實話,我認識的高層人物、學問大家不在少數,請他們提筆寫序也並非難事,但我不想那樣做。前幾本書,我都沒有“麻煩”他人,這本書也不希望有什麼改變。我想,如果讀者感興趣,自然會閱讀;如果讀者不感興趣,誰來作序都沒用。何必要讓別人的文字跟著自己一起受冷落呢!在這個問題上,我既有點“自信”,又有點“固執”,敬請讀者見諒。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