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生而為人(2 / 3)

初到Q,父親見到我們很詫異,他大發脾氣。父母的錢加在一起才千餘元。他自己一個人可以住廠裏、吃廠裏,這一下來了這麼多累贅,他一時可怎麼負擔?可是倔強的母親執意要留下來。為了她的婚姻不至在長期分居中破裂,為了她的孩子有父母雙方完整的愛。

可是呀,從那時候起,我和父親間已經開始有了隔閡。陌生,尷尬。看不見的裂痕橫亙在我們之間,想要撕裂卻沒有辦法。這種感情上的缺陷是內心最深的痛,是永遠無法彌合的傷。

母親的願望落了空。

我們一家三口並沒能生活在一起。

很多事情說起來似乎不近情理,可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並且在當時當地是最合理的,是唯一的可能。在2002年,也就是母親去找父親的第七年,他們才住到了一起。而此後,我又開始了寄宿學校生涯。

像是命運埋了陰謀,生命中有個無法彌合的缺口。

初到Q的生活是極為艱難的。父親離開了原來的工廠,到一個待遇優厚的鄉鎮企業工作,在另一個城市,也就是現在居住的地方。我的父親母親又開始了另一段兩地生活。

母親帶著我租了間平房。鐵路邊的平房,火車駛過便像地震一般。開始新鮮卻不勝其煩。一間屋子,一個小廚房,沒有任何家具。我則進入了附近的小學,上二年級。

母親的第一份“生意”是賣水果蔬菜。沒有本錢沒有經驗也隻能從此開始。每天夜裏兩三點鍾,我還在睡夢中,她便騎上三輪車到天橋市場進貨了,總要要十點以後才會回來。我想那些時候母親肯定沒有睡過一個好覺。火車的轟鳴吵斷了她多少美夢!

幼小的自己,對陌生的人和事懷有本能的恐懼。整理照片時看到一張小學時候的照片。應該是取得前十名的留影。瘦小的孩子緊緊貼著樓梯,一隻手緊緊抓著細細的漆成綠色的欄杆,驚惶地瞪著鏡頭卻不敢抬頭……多麼感謝這些那些的經曆使得今天的自己心無所懼,多麼想去擁抱歲月中那個心懷恐懼的小小的孩子。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審視曾經發生的一切,心懷感謝,在歲月恩賜的皺紋中撫摸到成長的喜悅。

小學時,穿灰暗的衣服,無暇被母親顧及,總是灰頭土臉。最初的班主任,眼神怨毒。至今我仍不可理解,想來依舊心寒。她的愛隻給自己的孩子,給得太多便沒有餘地分給別人。算是太過偉大還是自私?

十幾年前的小學生,傻氣可愛。他們小小的惡作劇像是天使用翅膀的羽毛搔人癢。夥伴們學我的口音,恣意笑著,追逐打鬧。童年回憶的內容總是充滿笑聲的校園。拉幫結夥的班長小女孩,手足情深的義勇兄弟連,還有課桌上的三八線,有支好看的筆可以炫耀很久,操場上的單杠還是不敢翻過,把作業借給別人抄就能當老大……

第一個學期過去,對學校和生活環境都已經熟悉。沒有父母的管教,整天都在撒野。

父親的工作稍微安定,每月來看我們一兩次。母親繼續做小本的買賣。有天晚上母親拿回了四隻當地盛產的一種蝦。四隻,我記得清清楚楚。

母親買不起更多的。她和爸一人一隻,給我兩隻。清湯蒸煮,勝卻一切人間美味,是海藍藍的鮮。

許多年以後當這種蝦漸漸成為家裏飯桌上尋常菜式後,母親依舊吃得很少,說是怕麻煩。所有好東西都有母親怕的地方。我知道她隻是想把好東西更多地留給父親和我。

近些年離家求學才漸漸追憶起心酸歲月中的蝦。當時的我卻是懵懂的孩子,完全不能理解母親的偉大和艱辛。

沒人管的野孩子整天放羊,遊蕩在胡同周遭隻是玩。眼神怨毒的女教師煩透了這個野孩子。她把我放在教室最後一排靠近垃圾角的角落,宣布我是最差的孩子,讓所有人都不要和我玩。有種本能的害怕。即使今天,想起那時的場景,寒冷還是滲入骨髓。

窮人家裏沒有出息的孩子,整天遊蕩,長大後隻會繼續貧苦,一無所長,終身從事最卑賤的勞作。

也許這一生就這麼完了。

三年級的時候,新來的班主任卜老師改變了這一切。她讓我在講台上朗讀自己的文章,選我去做班級裏的升旗手。她用溫柔的笑容、溫和的聲音融化了我心底的堅冰,讓我明白人生來是帶著不可被損害的尊嚴。我變成一個“好學生”了。

很多事情的發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隻是經過的時候完全不可捉摸,無跡可尋。常常會做一些假設,如果當時發生過什麼會怎麼樣,如果當時沒有發生過什麼又會怎麼樣。

我常常做的假設就是如果沒有遇見卜老師,我的生命會是什麼樣子。也許今天已經工作,在瑣碎的生活中失去對知識和人生價值的追求。其實,當時的變化還因為父母攢夠了錢,母親租房開了一間小店。母親依然忙碌,可是我不再被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