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後記(2 / 2)

使我極為感動的還有另一件事:一九九二年季春,我曾因病住院。出院後的這年秋天,即收到馬先生寄來的一套嶄新的《蘇曼殊全集》和一冊柳無忌著《蘇曼殊傳》。欣喜展閱,但見全集第一、二兩卷首分別書有馬先生贈我的七律詩。第一卷上題曰:君愛清純敬曼師,十年研讀擷靈芝。心神淨化天山雪,筆墨馨香李杜詩。嚐羨芒鞋遊四海,卻慚坐井望瑤池。秋風葉落詩僧淚,星夜不眠誦楚辭。第二卷上題曰:詩僧總是有情根,千縷晴絲萬裏春。破缽紅泥櫻蕊淚,行雲流水柳杖魂。孤舟明月天涯客,走馬狂歌脂露痕。夢繞瀟湘心愛寺,故園風雨黯黃昏。我當即吟誦再三,激動不已。而《蘇曼殊傳》卷首也同樣附有一張與書頁等大的宣紙,上以清雋流暢的行草寫道:玉祥同學讀書時即愛曼殊,偶從予書架見曼殊集殘本,愛不釋手。餘當即贈之。不久即以研究論文示予,成果可喜。又二載後箋注竣,惜無從出版但全集多年難於購到。日前予遊書肆,於並州古籍書店喜見之,又意外發現有柳無忌所撰之曼殊傳,遂購得。時值玉祥君患心絞痛方愈,予願寄贈此書以為精神補品,想玉祥見書時之喜愛定勝於得人參鹿茸靈芝也。是玉祥慰甚,予亦幸甚。滿滿一頁,字裏行間浸透著老師對學生的殷切關愛之情,反複體味,備覺溫暖,於是草成一首七律以表對馬先生的由衷感念:落拓灤陽夏複秋,夢魂零雨繞並州。狂來自笑平川虎,怨去仍甘僻塞牛。萬裏惠書真卻病,四方多誼足消憂。問言底事差堪慰得意春風未上頭。馬先生後來又賜和一首道:幾度夕陽幾度秋,心魂牽係祖神州。草深澗險藏狐鼠,犁鈍途長累馬牛。貫寫詩文抒塊壘,好描山水解煩憂。君年猶壯不同我,扈紉江離西海頭。凡此種種,無不展示出師生間二十年來的那種真正淡如水的崇高情誼和文化追求。後來,馬先生贈書慰病一事,傳為美談,被文化名流馬鬥全先生寫入他的《北風軒詩話》,予以稱揚。可見馬乃騮先生人格文品俱堪時範。馬乃騮先生是傳道授業的良師,是富有成果的學者,也是書畫兼擅的藝術家,還是創作頗豐的詩人。近十幾年間,雖難得赴並一謁,但是函電往還,不乏聯係,知他壯心不已,筆耕甚勤。他有太多的課題要做,他有太多的文章要寫,尋常含飴弄孫的晚年,對他而言每分每秒似乎都極為寶貴。我們作學生的,自然是高興地期待著他的一個又一個新成果。

然而,二〇〇四年的那個秋天,馬先生忽然駕鶴西去了。驚聞噩耗之際,已經來不及趕去參加最後的送別,隻能遙將一片哀思凝入挽聯,電話傳去:授業精勤,綿密學風長益淺立身中正,善良心地總寬人。

是的,治學做人,馬先生留給我的,正是如上印象。我想,而今而後,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依然多麼需要如此認真敬業、忠厚做人的長者。

現在又回到馬先生的詩詞集。以往在校讀書期間乃至畢業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不曾拜讀到先生的詩詞(隻讀到零星的幾首),更無從知道他曾寫過那麼多。現在滿眼珠璣,令我驚歎不已。但是作為學生,不敢亦不應對老師的作品妄加月旦,隻能是拜讀受益了。這裏我僅想談一點,那就是如果我們將其中《觀畫絕句百首》和《觀書絕句百首》連綴起來細細品味,就幾乎看到了一部簡編的中國美術史和中國書法史。從古至今,曆朝曆代的畫家書家,率多布列於此,而馬先生對他們的品評,則是從生平到藝術,兩相參照,往往抒發的是自家的獨到之見,令人為之折服。非積畢生之學力修養,未易臻此。

弟子王玉祥謹拜記於河北承德

二〇〇七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