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愛犢居詩詞(1)(1 / 3)

愛犢居詩詞序

阿姊古稀,不幸為車撞傷。予聞之,心急如焚,歸裏缺錢,寫信見疑,食不甘味,寢不安席。遂編近年韻語成冊,以便寄呈一覽,聊慰其傷痛於萬一耳。予三歲失恃,姊長予九齡,在慈祖及父親愛撫下,相依為命。及讀書阿姊朝夕伴讀,指教頻頻,期望殷殷。雞鳴即起,磨墨鋪紙陪予書大楷三十二字,背誦古詩文及外語一篇,阿姊嚐言:弟無大才,隻求成一文人,或作家或詩人,或教授或書畫家,能有詩文書畫獻給人世,願即足矣。今予已年逾花甲,果真教學科研四十二年,弟子早過三千,著述字近百萬,詩逾千首,書畫滿篋。惜當今出書難,出詩集尤難,隻好複印一二,寄呈。阿姊何日能見鉛印之本但希長壽,庶有望乎。

辛未陽月朔日首次小雪。乃騮於並州

電話得知嬌孫誕生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太原連雨十餘日,今日方晴

太行千裏傳佳音,昨夜嬌孫早降臨。連雨開晴增喜色,祝他萬幸勝宗親。

想嬌孫一九八七年

轉瞬韶光三百六,嬌孫離我裏三千。月光染淚難言語,何日承寧上我肩。

采桑子贈楊君曉國先生一九八五年

翩翩瀟灑風華茂,自學成長。今已成才,筆底奔騰萬馬來。

太行自古多奇勝,揮斧山開。劈斧河開,君握並刀何快哉。

望江南丙寅歲予從避暑山莊移家並州,初遊晉祠,既陶醉於晉祠美景中,

又難忘山莊之美,喜賦六闋小令一九八六年

晉祠美,水色勝山莊。千尺飛濤飄玉翠,九盤曲水浴紅魴。清澈映天光。

晉祠美,古邃勝山莊。周柏唐槐新枝幹,叔虞重耳舊家邦。關羽廟威揚。

晉祠美,秀麗勝山莊。亭閣樓台山上下,垂楊花草護鴛鴦。龍口吐瓊漿。

晉祠美,詩畫勝山莊。廊柱書題聯語俏,壁間彩繪眾仙。龍舞伴鸞翔。

晉祠美,精巧勝山莊。幾步回廊幾步閣,一畦靈卉一畦香。幽徑爽幽篁。

晉祠美,壯闊遜山莊。麋鹿滿山能縱馬,碧荷鋪錦可遊。無暑最清涼。

臨江仙寄呈駱文老師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九日

九韶華轉瞬,天涯各自西東。紫金山下見黎明。澆河桃李盛,錦塔虎龍騰。

曾繪江南草綠,複吟蓬島花紅。願將甘露化晨星。聞雞辭曉夢,破浪照征程。

舟皇

恭和匡扶先生《抒懷》一九八六年

喜見春華歲月更,除妖捷報響晴空。江山萬裏人歡慶,國運興隆向大同。

桑榆有幸喜逢春,雨露恩深沐洵津。葉茂枝榮陰後輩,根深幹勁性純真。

有誌何憂山路重,披荊斬棘苦營生。崎嶇過盡平川見,雨後虹出景更明。

實踐方能辯事非,十年滯步自徘徊。而今七五長規劃,豪邁空前萬裏暉。

欣聞師長已酬,衝破礁石向海流。白發雄心仍不老,揚帆舵穩又出舟。

山莊一日時習之,聞道朝夕翹首思。讀罷抒懷急恭和,尚期不棄誨愚時。

附乃騮同誌:承德一別,瞬又經年,馳念之情,何能已已。大作在《晉陽學刊》發表,甚慰。此作考證翔實,論點明確,為納蘭氏的研究工作開辟一新的蹊徑,至佩。

近作七絕六首,意在抒懷,寄希賜正。當可稍知別後的主要情況也。

匡扶上五月一日

回首風雲歲月更,陰霾掃盡顯晴空。經綸義見抒長策,曆阪過都卜大同。

竟成老木又逢春,久沐陽和愧識津。細檢平生修共短,浮華洗盡見清真。

誰省崎嶇噩夢重,清平尚得獻餘生。逢人但說桑榆好,彩筆今猶繪晚晴。

幾度滄桑幾是非,長嗟歧路痛低徊。白頭聞道寧雲晚,喜步朝陽萬裏暉。

向陽葵蓿願終酬,淪海何曾擇細流。老去自憐心尚在,雲程今幸許同舟。

人間大道我循之,真理豈孤赤子思。無限黨恩書不盡,好傾心力報明時。

匡扶初稿一九八六年四月

哭老友止一朱兄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八日

噩耗乍聞涕淚沱,知音何處再切磋。平生直耿丹心熱,桃李芳菲育績卓。

堪歎昔年荊棘苦,喜吟花甲夕陽歌。回眸舉案愛丹鶴,豈料浮槎雲海波。

遙寄陳登億先生一九八六年十月末

平泉圍場高寺台,隆化承德共育才。六春秋雲繞月,幾多鬢發墨成白。

伏櫪驥老千裏誌,鐵樹時逢四季開。遙祝南山鬆柏壽,澄湖汾水暖胸懷。

寄贈徐林大夫一九八七年

思友若汶常入夢,山莊孺子愛白衣。昔年林下醫民病,今日門高樹大旗。

妙手回春孚眾望,無言桃李自成蹊。科研大路艱辛起,峰頂靈芝天際覓。

臨江仙居情一九八七年秋

轉瞬來並二載,一直住在高層。上下樓梯二百零。人說常鍛煉,越活越年輕。

縱目太行悅目,浴情詩海深情。閉戶讀書月朦朧。知足自安樂,風雨思杜陵。

又一九八八年春節喜遷新居

取得副研稱號,全家喜上眉梢。不料高評賽牛毛。幸虧資曆老,照顧不登高。

批下二層新室,四間明亮寬綽。地麵自鋪零七膠。新春慶團聚,我自抱孫嬌。

滿庭芳全國古典文學會聽

劉毓慶先生發言感賦一九八七年

盛會成都,文人薈萃,豪言宏論翩翩。峻崖高處,濃翠聳琅。震耳清音響韻,驚人語,北嶽爭先。文學史,自成規律,首次譜新編。

空前,並剪銳,裁雲繡月,織錦描蘭。變黃柳枯藤,姹紫紅妍。百代文叢史海,幾座峰嵐。鴻翔誌,誰說狂妄,展翅上雲端。

臨江仙寄贈殷海國先生一九八七年

長記靜園秋夜雨,憂民憂國憂家。淵源意氣漫天涯。世俗攀新桂,我輩愛菊花。

癡望青城蘊碧翠,茅亭醉飲山茶。共讚方石心地佳。黃河懷浩月,東海映明霞。

附記八七年九月於成都古典文學會上相識,朝夕促談。

和答海國先生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