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熱河吟草(1)(2 / 3)

漆夜談心嚐瀝膽,殘更望月盼明天。轟雷電閃崎嶇路,爛漫迎春紅杜鵑。

附記與春森一九四五年一別栽,幾曾夢會,幾曾探詢,不期己卯端午前夕適陳君鳳翔來自朝陽,乃知春森主編朝報,於是提筆飛書以抒情懷。春森乃予錦州師道學習之同窗良友也。

哭大吉侄

家書一展淚紛紛,痛悼吉侄焚我心。天道不分真與假,人間難解怨和恩。餘文昔愛嚐捧讀,鋼錠複留示永貞。玉碎孰知難辨瓦,靈歸萬裏慰侄魂。附記張大吉,予姑之長孫,小予四歲。童年時予常攜帶遊戲讀書,中小學時愛讀予之作文,借去背誦。自其入大學後即未會麵,不期於文革中竟曆難而逝,豈不痛哉。大吉乃侄輩中最善者,幸由二表兄之韜以飛機運回靈匣,並將其妻兒接至天津落戶,則吉侄之魂可稍安矣乎。

卜算子四首一九七八年六月

臘梅

白雪臘梅紅,香繞雲中月。繪畫吟詩愛此情,曉夢莊生蝶。

蝶夢幻梅花,梅化瓊瑤屑。相思相望不相親,苦對銀河鵲。

迎春

梅已落東風,風送迎春嫋。女水螺峰二月中,花正星黃小。

來也太匆匆,去也花枝俏。隻恨春歸留不住,綠淺情縹緲。

海棠

昔道海棠紅,今讚芳芬好。一見鍾情結發環,盟誓三生老。

蜂蝶亂花心,花性隨人窈。雨注風吹葉綠肥,枯敗何其早。

秋菊

莫道晚無花,何懼秋霜露。嶺上高枝一朵金,獨立蒼穹宇。

不愛軟紅塵,偏愛求詩侶。他日相呼遇六如,永賦西窗語。

滿庭芳寄呈王翁學曾老夫子一九七八年

重鎮高橋,文星閃爍,王家幾世書風。四師美譽,鍾秀數豐曾。

立雪門牆

馬宗

兩代,珠常潤,渤海翔鴻。豐翁醉,秉燭揮筆,興改小蘇情。

錦中,聽水滸,課堂擠滿,稱頌施名:專心著,不貪利祿虛榮。猶記曾師愛我,常吟詠,滿校歌聲。嚴鞭策,勤學苦讀,品正誌鵬程。

注:高橋王家於民國初年創辦第四師範學校,名振東三省。王祝豐先生是四師著名古文教師,八一五光複一度執教錦州高中。王學曾先生繼祝翁執教錦州國民高等學校,有史地王之譽,八一五後創辦錦西縣中學。叔父角生公及予皆為王門弟子。祝翁曾醉批學生抄蘇轍文,一時傳為佳話。祝翁講施耐庵著水滸時,朱元璋偕劉基曾訪求其出山,未應。學曾師喜予詩文,令編學報,傳遍全校,常教我輩唱《滿江紅》詞。

戊午歲送興兒赴晉一九八一年

西去太行山水綠,春風得意馬蹄輕。茫茫雲海須睛銳,漫漫征程靠性恒。

孰道親遙難問訊,應知地闊有陰晴。新春祝願連年好,帆羽梅花月月紅。

送宏兒赴大連實習一九八一年

雛鷹展翅破雲煙,碧海波濤眼放寬。敢望珠峰高萬仞,銀河上有九重天。

戊午除夕戲墨一九七八年

我乃奔波赤鬣馬,風寒無畏不迷沙。山河林海隨雲逝,載重牽拉早忘家。

思鄉曲二十首一九七九年

萬裏雲天萬裏風,心隨征雁到關東。蒼顏白發童年淚,古塔寒鴉拂曉鍾。

巷口魚蝦穿柳碧,畦間蕃柿透秸紅。頂棚漏雨青燈暗,慈祖焚香我誦經。

一片鬆陰幾座墳,野花閑草蝶紛紛。靜聽細瀑如絲雨,遙望星光連祖心。

筆架常書天地闊,清風時送夏冬溫。爹娘爺奶長眠處,月朗峰青閱古今。

北山崖下水,碧綠色如醇。一線銀光閃,白鰱掛釣綸。

暑熱似蒸籠,濃雲送爽風。蛙聲頻入耳,白鷺雨絲中。

古木立村頭,涼陰瑩火流。評說今古事,扼腕眾凝眸。

清溪沙可數,魚影靜如沉。花瓣輕輕落,微波織錦紋。

河邊小樹林,曲徑草茵茵。率弟捉蟋蟀,蜻蜓網上擒。

浪花礁上過,澎湃奏新歌。退潮急拾貝,玲瓏滿草籮。

雨天不出門,選豆待耕耘。兩三碗,美餐贈巧人。

漫丘棗樹林,花鬧蝶紛紛。陣陣甜香味,引人流品津。

十一

草花似錦席,林下放雛雞。蚯蚓爭難舍,柳笛喚鳥啼。

十二

鬆陰幾座墳,墳上有荒榛。回顧誰家塚,圓高土厚新。

十三

五裏護村堤,石條幾世基。至今洪水過,猶自立難移。

十四

摘棉多笑語,棉絮似蓬絲。粘上難離去,暖人深夜時。

十五

虹螺山下鬆,挺立幾千冬。伐鋸何人手根傷血殷紅。

十六

置身草莽中,心正不鞠躬。花豔紅黃紫,從春開到冬。

十七

白發絲絲銀,燈光慈祖心。縫連針線密,千裏總疼孫。

十八

涉水穿林曲,桃花幾處開。犬聲迎客至,簾動虎兒來。

十九

騎射一雙狼,村民齊頌揚。軍功頂珠顯,東海滅倭強。

二十

古槐名顯堂,聚合四海鄉。濟困施貧弱,聲名百裏香。

己未春至訪友八首一九七九年

注:南票礦訪楊·石二君八首

乍見驚呼道姓名,廿年不見舊師生。岫雲養病忙離院,話舊春流初解冰。

室內依如就讀時,書聲笑語譜新詩。琴棋書畫塵俗事,儉樸家風兒女知。

昔年贈書紙已黃,貼心書扉溢微香。點圈批畫經常讀,長夜燈前迎曙光。

女兒河水育白鰱,多謝漁翁網裏鮮。我淨魚腸君烹飪,口嚐鄉味意綿綿。

群星閃閃衛恒星,赴會京都聚萃英。記得喜音初聞日,師前校友讚同聲。

杯酒情深話往昔,熱河留影燕雙飛。原雲峻岫天涯遠,錦繡前程萬裏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