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福音(3)(2 / 3)

在歲馬,保羅似乎也有充分的自由,羅馬人的確沒想怎麼難為他。他們隻是希望他不要再去耶路撒冷,免得再鬧出什麼亂子。他們對猶太神學不感興趣,自然不願意審判一個連羅馬人自己的法庭都認為無罪的人。

保羅在生命的最後歲月裏表現出非凡的勇氣。他已經是個老人,在艱難困苦和顛沛流離中度過了20年的光陰。監禁、鞭笞、石擊(有一次差一點被自己的同胞用石頭砸死),無止境的航行、跋涉和馬背上忍饑挨餓始終伴隨著他,相比起來,有朝一日在世界文明之都親自宣講耶穌的思想,這一切又算得什麼呢?

公元64年,羅馬爆發了一場極其愚昧的反基督教運動,而且很快波及帝國全境。羅馬皇帝尼祿鼓動暴徒們殺害和掠奪所有皈依新信仰的人。保羅似乎就是在這場大屠殺中遇難的。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聽人提起過他的名字。然而,今天的基督教會是保羅天才的一座紀念碑。

保歲是加利利通往歲馬的橋梁。他拯救了基督教,使它不至於淪為猶太教的宗派分支。

他使基督教成為世界性宗教的第一步。

不久,另一位名叫彼得的使徒前往羅馬,拜訪了台伯河畔小小的基督徒聚居區。因為害怕這個新興宗教團體所產生的影響,幾代羅馬皇帝多次屠殺基督徒,連彼得本人也因此罹難。不過,教會卻順利地經受住了打擊,幸存了下來。3個世紀之後,雖然羅馬已不再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但羅馬教會卻使之成為全世界的精神之都。

(2)文筆峻急的書信

希臘化時期,寫信一般要遵照某些既定格式。開頭要向收信人問候(“甲向乙致意”),祝願他健康;中間有許多今天聽來不自然的套語;最後是幾句公式化的結束語(很少有簽名),這類書信的文學意味往往不濃,但有些人在學校學過寫信技巧,他們也常借大量修辭手段表達自己的思想。

保羅書信便屬於這一傳統。這是一批真實的信函,而不是“書信體詩文”(“書信體詩文”是一種矯揉造作或虛假的信件,其寫作不是為寄送,而是為公布)。它們都甩標準的柯因內希臘語寫成。較之其他書信,它們得到更多的加工錘煉,並運用了一些特殊的修飾性套語。尤其是,保羅選擇了自己獨有的問候形式,將常見的“向某人致意”換成“願恩惠和平歸於你們”——這一有意更改帶有某種神學色彩,因其綜合了基督教的恩惠和希伯來人的問候語shalom(“平安”)。此外,保羅在許多信件的開頭還以固定格式申明他身為基督門徒的作用。多數信中還有一句感恩語——不是因收信人的健康而感恩,而是因他們信仰基督獲得了天賦而感恩。有時,尾部還有保羅或其他人的問候,問候收信者所在社團的某些人(26人都取了羅馬人的名字)。所有各信都以一句祝願辭結尾。事實很清楚,保羅已賦予希臘化時期的這一般通訊的新用途,可以說,將它引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保歲的書信給人以文筆峻急、一氣嗬成的印象,仿佛保羅正在書房踱步、口授,其思維的潮水不可抑製地奔瀉而出:

親愛的兄弟啊,我想盡心思寫信給你們,當我們同得救恩的時候,就不得不寫信勸你們,要為從前一次付出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因為有些人偷著進來,就是自古被定刑罰的,是不虔誠的,將我們神的恩變作放縱情欲的機會,並且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猶大書·不敬虔人的罪和沉淪》)親愛的弟兄啊,你們要記念我們主耶穌基督之使徒從前所說的話:

他們曾對你們說過,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不敬虔的私欲而行。

這就是那些引入結黨,屬乎血氣,不有聖靈的人。親愛的弟兄啊,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裏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大書·要在聖經的道上造就自己》)

或有人問:“死人怎樣複活,帶著什麼身體來呢?”無知的人哪!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並且你所種的不是那將來的形體,不過是子粒,即如麥子,或是別樣的穀;但神隨自己的意思給他一個形體,並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體。凡肉體各有不同;人是一樣,獸是一樣,鳥又是一樣,魚又是一樣。有天上的形體,也有地上的形體,但天上形體的榮光是一樣,地上形體的榮光又是一樣。日有目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

死人複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複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複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複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複活的是靈性的身體。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靈”或“血氣”);”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但屬靈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頭一個人是出於地,乃屬土。第二個人是出於天。那屬土的怎樣,凡屬土的也就怎樣;屬天的怎樣,凡屬天的也就怎樣。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必有屬天的形狀。

弟兄們,我告訴你們說,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複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改變不朽壞的;(“變成”原文作“穿”。下同)這必死的總要改變不死的;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