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死得極為悲慘,但對他來說卻恰好是一種解脫。
《約翰福音》在記述耶穌的教誨時,似乎以獨特的語言突出了幾個一再重現的關鍵術語:“光”、“暗”、“生命”、“榮耀”、“救恩和真理”、“知道”、“相信”。這都是人們常用的術語,但在這裏它們卻各有某種特殊含義。的確,《約翰福音》可被恰切地稱為“內涵更深的福音書”。當某人按語言的常規意義提出問題和陳述見解時,耶穌往往能對他的話重加解釋,闡述出講話人不了解的更深的神聖寓意。
假如這些解釋常使人感到牽強附會,與被解釋物不符,則是因為,耶穌注重的是寓言,而不是事物本身。在《約翰福音》中,宣告型故事遠非偶然現象,而是遍及各處。
4.耶穌的祈禱文
未講到耶穌複活之時,我們有必要領略福音書的內涵。
我們從福音四書裏大致上可以感覺到,如果依照世俗常理看,耶穌生前事業已如日中天。群眾深信耶穌就是真正的彌賽亞,隻要耶穌願意領導他們,一聲令下,他們就會向耶路撒冷挺進,為此甚至可以與整個羅馬的軍隊對抗。
但遺憾的是,這遠不是耶穌的夢想。
他沒有任何個人的野心。
他既不追求榮華富貴,也無意成為一個民族英雄。
他希望人們超越塵世間稍縱即逝的欲望,去尋找使他們在愛、仁慈和憐憫中團結起來的那種精神,並與它同在。
他無法容忍自己僅僅被看作那個老王朝的另一個權力代表,即使是更好的代表。
耶穌不過為了給在生活的路途上艱難跋涉的人一個日常而具體的指導,因此,他還給他們編了一小段祈禱文,至今仍有千百萬人每天念誦: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別人免了我們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國的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門。”
5.曆史的備忘錄
假定排除作者的想像,那我們既可以把四福音書看作是紀實文學,也理所當然地可以視為曆史的備忘錄。以下是四福音書關於耶穌的死與複活的備忘錄集粹。
(1)被判死刑
每逢逾越節,彼拉多照例按人們的要求釋放一個凶犯。當時,有個名叫巴拉巴的人吲一些暴徒一起關在監獄中,這些人在一次騷亂中犯了殺人罪。人們聚集在一起,要求彼拉多按例行事。彼拉多問他們:“你們想讓我開釋猶太之王嗎?”他非常清楚,祭司們出於妒忌會把耶穌交給他。
然而,祭司們煽動人們請求彼拉多釋放巴拉巴。彼拉多再次問人們:“被你們稱為猶太王的那個人該怎樣處置呢?”人們大聲喊叫:“把他釘上十字架!”彼拉多又問:“他犯了什麼罪?”人們喊得更起勁了:“把他釘上十字架!”彼拉多為取悅眾人,釋放了巴拉巴,然後又命鞭笞耶穌,把他送去釘到了十字架上。
(2)猶大的死叛徒猶大聽說耶穌被判罪,便悔恨交加地把30塊銀幣送給祭司和長老。他說:“我出賣了一個無辜者,置他於死地。”他們回答:“這是你自己的事,與我們有何相幹?”猶大把30塊銀幣扔在聖殿中便離開了,然後自縊而死。
祭司們把銀幣撿起來並說:“這是帶血的錢,依律法不能入聖殿的寶庫。”最後一致同意,用這筆錢買陶匠的一塊土地,作為外鄉人的公墓。直到今天,那塊地還被稱為“血田”。此事應驗了先知耶利米的預言:“一如主的旨意,他們用30塊銀幣買了陶匠的一塊土地,以色列人同意用這筆錢償還他生命的價值。”
(3)兵士戲弄耶穌
士兵們把耶穌帶到總督府院內,把同伴們都召集到一起。他們給耶穌穿上一件紫色長袍,用荊棘編了一頂王冠給他戴上。然後他們向耶穌致敬:“猶太之王萬歲!”他們用棍打他的頭,用手掌打他,向他下跪、鞠躬。戲弄夠了,便剝掉紫色長袍,讓他穿上自己的衣服。然後把他帶出去要釘在十字架上。
(4)耶穌被釘到十字架上
途中士兵們碰到一個叫西門的人,他正從鄉下進城去,士兵們於是強迫西門背著耶穌的十字架(西門是古利奈人,是亞曆山大和魯孚的父親)。他們把耶穌帶到一個名叫“各各他”(意為骷髏岡)的地方。在那兒,他們把沒藥一種有香氣、且有苦味的樹脂,用於配製藥劑及香料等。和酒調在一起給耶穌喝,但耶穌不喝。
於是他們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擲骰子,又分耶穌的衣服。他們把耶穌低釘在十字架上時,正是上午9點。他的罪狀牌上寫著:“猶太之王。”他們又把兩個暴徒釘上十字架,一個釘在耶穌的左邊,另一個釘在耶穌的右邊。
過往的人搖著頭嘲諷:“哎呀!你不是要拆毀聖殿,3天後再把它重建嗎?現在還是先從十字架上下來,拯救你自己吧!”
同樣,祭司們和律法學者也在嘲弄耶穌,他們說:“他拯救了別人,卻不能拯救他自己!讓我們看看這個彌賽亞,這個猶太之王怎樣從十字架上下來吧,要能下來我們就會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