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小說(2)(2 / 3)

猶滴早已吩咐使女站在寢室的外麵,等她出來便和平日一樣出去禱告,她也曾這樣向巴各亞作了解釋。所有的人都離開了,猶滴站在和羅孚尼的床邊,輕輕地禱告說:“萬能的主啊,我的上帝啊,求您眷顧我現在所做的,那會給耶路撒冷帶來榮耀,現在正是鞏固您的基業,成全我的誌願,除滅這個起來攻擊我們的仇敵的時候。”她走到床欄邊和羅孚尼的頭的所在處,取下他的寶刀,抓住他的頭發,說完“主,以色列的上帝啊,現在給我力氣”,就用全力猛砍他的頸部兩次,砍下了他的頭顱。她把他的身軀推到地上,又從床柱上取下華蓋帳子蓋住。過了好一會兒,她走出去,把和羅孚尼的頭交給她的使女,裝在糧食袋裏。她倆像平日一樣,一起出去禱告。她們走出軍營,繞過峽穀,登上小山,走向彼士利亞的城門。

據說,猶滴安度晚年,拒絕求婚者,釋放了她的使女,活到105歲,把財產分給了她自己的近親和丈夫的親屬。她在世時沒有人敢來冒犯,她死後也長期無外患。

5.惟一出色的公案小說

《蘇撒娜的曆史》是聖經文學中惟一出色的公案小說,反映了猶大王國滅亡後被俘虜的人民在巴比倫的生活。那時猶太人雖已喪失政權,但巴比倫當局為了統治的方便,仍讓猶太人聚居在一起,並從他們中間選出長老和審判官,依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處理糾紛。在那黑暗的社會中,偽官們倚權仗勢,貪贓枉法,侮辱婦女;贓官自己無法無天,反誣良家婦女並判處她們死刑。但也有理想中的公正的希伯來法官,一個名叫但以理的英俊青年把冤情揭出,大快人心。但以理聰明的審判在西方廣為傳頌,他的形象在近代文學中也常被引用。例如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場,“又一個但以理坐堂審判!真是但以理再世!”但以理(Daniel),在朱生豪筆下譯為但尼爾。這句夏洛克的台詞,就典出於這篇小說。

《蘇撒娜的曆史》故事如下:

約亞金是住在巴比倫的猶太人,家道富裕,娶了美貌而虔誠的蘇撒娜為妻。他們住宅旁有個大花園,猶太人經常在他們家出入。有一年,新來的兩個審判官也常去他們家,打官司的人便常去找他們。

每當中午眾人散去的時候,蘇撒娜常到花園散步,兩審判官一心想找機會調戲她。有一天,她要在花園洗澡,便叫兩個丫頭出去,把園門關好。不料兩個老判官正躲在園中叢林密處,見丫頭們出去了,沒上去要求和她同床,她死也不依,二人便誣告她在園中和青年小夥子私通,要依法處死她。她寧死不屈,大聲喊叫。兩個老判官賊喊捉賊,一個去打開園門,叫她全家人出來,誣告她。兩個判官相互作證,蘇撒娜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第二天審判她時,兩個判官無中生有地證明她在園中一大樹下要與一青年通奸,把丫頭們支出去,關好了園門正在犯罪時,卻被他倆看見了。她沒有反證,隻能喊冤枉。

當她被拉出去處死時,但以理大聲喊叫說:“你們真蠢,沒有審問,沒有調查,就判決這個女人死罪嗎?必須開庭重審,因為這是畜意謀害她的假見證!”回到原來審判的地方,但以理把兩個判官隔離開來,先審一個,問他:“你看見他們二人在哪一棵樹下躺在一起呢?”那判官回答道:“在一棵乳香樹下。”但以理說:“好!你這句謊言值你一條命,天使已經接受判決,將把你劈成兩半。”審問第二個判官,問他看見他們二人躺在什麼樹下時,他回答道:“在一棵橡樹下。”但以理說:“你的謊言值你一條命,天使已經準備好,要把你劈成兩半,滅絕你們這些敗類。”群眾高聲呼喊,頌聲不止。蘇撒娜和她的丈夫、父母親屬也都稱頌,因為在她身上沒有可恥的事。從此但以理在人民中聲望大增。

6.貌似曆史事件的小說

《次經》中的作品不全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其中有用希臘文寫的,也有用亞蘭文(也就是古代的敘亞文)寫的。《托比傳》原文不能確定是用希伯來文寫的還是用亞蘭文寫的,但多數學者認為它是亞蘭文小說的一個極好的例子。原文已經佚失,現存有三種希臘文譯本和其他文字的譯本。公元一世紀它在猶太人中很流行,有許多抄本,如西奈抄本、阿美尼亞抄本、古拉丁文抄本、亞曆山大抄本等。寫作時間可以推到公元前一世紀初。故事梗概如下:

托比是被擄到巴比倫並住在尼尼微的一個猶太人,雖然充任國王撒縵以色的官商,但常常私下裏為猶太人收屍埋葬。一天晚上埋葬一具屍體時,他因不潔而睡於戶外,結果被鳥糞弄瞎了眼,又和老伴吵架,更覺悲傷,幾乎要輕生,祈求上帝賜他早日結束生命。與此同時,在瑪代(即米底亞)的亞瑪他域,流珥的女兒撒拉也悲傷得要離開這個世界,因為她七次結婚,在新婚之夜總有惡鬼來洞房殺死她的丈夫,人們不明真相,都說是她殺的。上帝聽了他們的禱告,便派天使長拉斐爾去幫助托比和撒拉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