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是得到如下的響應:
太陽就停住,月亮就不動,
一直到他們打敗了敵人。
——《約書亞記》10章12節
希伯來古抒情詩中有一種叫做“祝詞”的,是上輩對下輩的祝福詞c上輩從兒孫們現狀中預感到他們未來的命運,再加上熱烈的祝願,發展為詩歌的形式。最初的祝詞,恐怕是史前傳說中挪亞對三個兒子所發的。挪亞曾因醉酒赤身而臥,他的小兒子含看見了,便出來告訴兩個哥哥閃和雅弗。閃和雅弗就拿件衣服去蓋上父親。他們倒退著走進帳篷,沒有看見父親的赤裸身體。挪亞醒後知道了這件事,便祝福閃和雅弗,並詛咒含的兒子迦南:
迦南應該受詛咒。
做他兄弟的卑賤仆人!
願耶和華祝福閃和帳篷,
而迦南做他的奴隸!
願上帝使雅弗興旺,
子孫住在閃的帳篷裏,
讓迦南做他的奴隸!
最有名的祝詞是雅各對他十二個兒子的祝福。其中對約瑟的祝詞是這樣的:
約瑟像泉水旁邊的果樹:
像累累的果枝覆蓋在牆上。
弓箭手狠狠地射擊他,
攻擊他,向他挑戰:
但他的弓弩決不示弱,
他的雙臂矯捷有力。
他憑借雅各萬能之神的手,
憑借以色列牧者的威名,
憑借你父親的上帝的助力,
憑借萬能者給你的幫忙,
天上的福分,地裏深藏的福氣,
以及懷孕、撫養者的福氣。
承受你父親的祝福,
超過永恒的群山,
超過永恒的崗巒。
願這些福分都落到約瑟的頭上,
落在兄弟中佼佼者的榮冠之上!
5.好一個精神紐帶的哀歌
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陷落,猶大王國淪亡。麵對這樣特大的悲劇,詩人、先知當然要發出悲吟。《耶利米哀歌》是一本專集,由五首哀歌組成。原來的標題Eikar是“哀哉”之意。希臘文和拉丁文譯本都做“哀歌集”。中、英、日文譯本則根據希臘文譯本標題下的注解“以色列亡,耶路撒冷毀,耶利米作哀歌”,把它譯成“耶利米哀歌”。這成了有爭議的問題。
有人認為這些哀歌是出於耶利米的手筆,因為耶利米目睹了亡國的慘狀,他又富於感情,歌中的思想和他的思想一致,而且他也善於寫作“哀歌體”的詩(頗似楚辭中《九歌》的句法,如:“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史書《曆代誌下》35章2s節說:“耶利米先知為約西亞王作挽歌,所有唱歌的男女都唱這一首歌來哀悼他,這在以色列人中成了一種定例。這首歌記在《哀歌集》內。”
耶利米是一個很有政治遠見的詩人,在京城淪陷前夕,人們希望埃及援軍的到來,但耶利米卻持反對觀點,他認為巴比倫是當時的神鞭,是神用來鞭撻希伯來人的工具。外來的援助無濟於事,與埃及聯盟反而更壞,因為埃及在當時不是巴比倫的敵手,是“無力援助我們的”國家。後來的政局變遷,證明了他的政治遠見。經過辯論,結論可說是這樣的:
“祖宗犯了罪,我們受苦。”
《哀歌集》的第一歌,描繪了淪陷後的淒涼景況:
崢嶸繁華之城兮,今何淒楚!
列國之佼佼者兮,萎如寡婦,
諸城中之帝後兮,降為奴仆。
彼痛哭於中夜兮,涕淚縱橫,
親友中不見人兮,向彼慰問。
知心亦懷鬼胎兮,視若敵人。
猶大遭受放逐兮,苦役酸辛,
竄居異國流浪兮,舉目無親,
迫害者乘人危兮,狹路相尋。
錫安朝聖無人兮,道路淒涼,
城門冷落寂寥兮,祭司長歎:
聖女遭受苦待兮,悲慘異常。
錫安尊嚴消亡兮,人主喪魂,
如麋鹿失草地兮,饑渴昏暈,
為逃獵人追逐兮,精疲力竭。
錫安淒涼荒廢兮,空憶當初,
落入敵人手心兮,無人能助;
征服者監視嚴兮,橫加淩辱!
榮華喪盡赤裸兮,全然蒙羞,
所有隻剩歎息兮,無可藏垢,
錫安罪惡滿盈兮,一身汙臭!
……
請聽國人歎息兮,無人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