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方舟(1)(1 / 3)

人生第二堂

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

我們在第三講裏已淪述過耶和華是個完美主義者,在他眼裏,隻有挪亞是個完人。

我們已經知道,該隱的罪孽也很早就在族人身上打下了烙印。他們總是動不動就和鄰居打架、相互殘殺、偷盜各自的羊群。女孩子離開家也不安全,說不定還會讓鄰村的小夥子綁走。

天下大亂,一開頭就出了毛病,一切必須從頭再來。也許新的一代會更加遵從耶和華的意誌。

挪亞是一位義人,辦事隻求良心平安,與鄰人和睦相處。如果人類必須重新開始的話,挪亞倒是很適合做一個善良的始祖。

孔子認為君子當隱惡揚善。耶和華也有過“隱惡揚善”的日子。但最終不能再“隱惡”,而必須“除惡務盡”了。因此挪亞方舟的故事,實際上是繼亞當之後的人生第二堂課。且看《聖經》如是說:

世界在神麵前敗壞地上布滿了強暴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

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並毀滅

當正不敵邪的時候,人類的末日也就來臨了。但這是摧毀舊的末日,重建新的太初。

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

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

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萬物,就是一切的羊牛、田野的獸、空中的烏、海裏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

耶和華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見《舊約·詩篇》第8篇4—9節)

在這裏,寫詩篇的作者沒有論及正邪,隻是一概視之為人,於是乎連挪亞也不值得憐憫了。

至於到了莎士比亞時代,抑鬱不樂的哈姆雷特說:

……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尊嚴的智慧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可是在我看來,這一個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麼?人類不能使我發生興趣;不,女人也不能使我發生興趣,雖然從你現在的微笑之中,我可以看到你在這樣想。

(《莎士比亞全集·哈姆雷特》第9卷)

作家馬克·吐溫在《糟糕的人類》中,則比較客觀地論及了人類的所謂道德感,他說:“在人類的道德之下惟一的可能便是邪惡感。法國人就具備這一品性。人不過比天使小一點。他確定無疑地處在天使和法國人之問。”

然後,耶和華要動手了。

1.挪亞方舟的玄奧所在

上帝準備以洪水懲罰敗壞的人類,就命令挪亞:“你要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地造,裏外抹上鬆香。方舟的造法乃是這樣:要長300肘,寬50肘,高30肘。方舟上邊要留透光處,高一肘。方舟的門要開在旁邊。方舟要分為上、中、下三層。看哪,我要使洪水泛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我卻要與你立約。你同你的妻,與兒子、兒婦,都要進入方舟。兒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那裏保全生命”。

很難想像,挪亞是怎樣隻用木頭就造出了這麼大的船。

但是他和兒子們下了決心,開始幹起來了。鄰居們站在一旁嘲笑他們:方圓千裏之內都沒有河流或海洋,造船幹什麼?多荒唐的想法!

然而挪亞和他忠心耿耿的夥計們堅持工作。他們伐倒巨柏,用來做船的龍骨和船的兩舷,並在上麵抹上瀝青,以保持底艙的幹燥。等第三層甲板鋪好以後,還造了一個頂篷。頂篷是用重木造成,以抵擋即將蕩滌這個邪惡世界的暴雨。

然後,挪亞就和家裏的三個兒子和三個兒媳一起做好了起航的準備。他們漫山遍野地搜羅所有可以找到的食物,一是可以充饑,二是喂養動物以便在洪水退去重返陸地的時候可以拿來當祭品。

決定性的時刻就要到了,那條叫作方舟的船裏充滿了各種奇特動物的喧鬧聲。它們不喜歡被關在狹窄的地方,撕咬著籠子上的欄杆。至於魚,自然不用帶了,它們肯定是不怕洪水的。

到了第七天的傍晚,挪亞全家登船。他們收起跳板,關上艙門。

夜半時分,開始下雨了,而且一下就是40個晝夜。雨後,大地頓成澤國,隻有挪亞和一起在方舟旅行的其他乘客,成了這場可怕洪災後僅存的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