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龍

秋天已經逝去了,望著灰蒙蒙的天空,感受這空氣裏徹骨的涼爽,我伸出手握不住你曾經的溫情,一切絢爛都已成空。我清楚短暫的你已經舍我而去了。我已無力拉住你的一角衣襟!一股酸澀湧上心頭,我的眼裏含滿淚水。

回想今秋的色彩,竟滿是迷茫,梧桐一葉知秋,梧桐葉好好的掛在高高的枝頭,無精打采地低垂著,沒有了往日盎然的生機。我是如此喜歡黃色,像凡高喜歡黃色的向日葵一樣,那是生命熾熱燃燒的色彩。黃葉也擁有這種絢麗的色彩。無法想像杜甫望著無邊落木蕭蕭下,內心是何等的憂傷。在他的眼前,狂風卷動黃葉亂舞,撩亂了亂離時代詩人的心。而如今我沉默在沒有落葉的秋天,為什麼會有如此深的觸動呢?

黃葉從遠古的詩經中走來,“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這位曾經為美好的愛情陶醉過的古代婦女,挽著鬆鬆的發髻,瘦削的臉上滿是愁情,抬起頭看一眼滿樹的黃葉,紛紛落下,像一場雨,斑斕成曾經的夢。然而這個時候也是夢醒時分,她整頓了一下自己已經破舊的灰布衣裙,挽上灰布小包袱,踏著滿地的黃葉,勇敢地邁開離家的腳步……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這位走出去的女子的命運不知如何?但決不會比黃葉悲慘,與其把生命賦予沒有生命的枯枝,不如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位女子的精神給後世人太多的警醒,直到十六世紀才有易卜生筆下娜拉的出走。黃葉不隻代表飄零和生命的結束,更積極的意義是否定自我從新再來的決心和勇氣。

那花謝了,斯人獨憔悴,衣帶漸寬,千百次的驀然回首,也未見燈火闌珊處的身影。與其在江邊屹立千年,不如在愛人的肩上痛哭一晚。當愛人的肩頭不再為你等候,愛情芬芳的花瓣像黃葉一樣飄零在水中,隨著秋風狂卷而去。此時的人兒內心是何等的淒涼?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愛情的秋天是淒涼的秋雨般的淚水浸泡的苦人兒。我不清楚那些沉湎於愛情的漩渦中不能自拔的人,是可愛還是可憐?林黛玉每天悲悲切切,不就是為了那渺茫的愛情?三毛浪跡撒哈拉,在異國的土地上堅守愛情的聖地;張愛玲孤獨地老去了,她曾經的夢裏有多少愛情絢麗的光環啊?

女人因為有情而變得美麗生動起來的,薛寶釵溫柔世故又寬容和善,她曾經有過因為真愛而紛飛的眼淚嗎?與含情脈脈、悲悲切切的林黛玉相比誰更具有女人味呢?秋天因為它的淒美曾經觸動了太多的文人墨客,留下很多優美的詩句;而夏天的繁茂和熱烈,卻不能夠撥動文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心弦。

黛玉葬花,看到的是美好事物的逝去,但終究花謝之後會孕育出希望的果實,不知她對於秋葉又是什麼感想呢?是啊!黃葉在秋風中飄落,仿佛人世間的悲歡聚散,生生世世,如此輪回。

花開花謝,葉黃葉落,本是自然現象,隻是自己內心的感情的波瀾使自己有悲秋之感。也許這種感動是我的心靈還沒有泯滅於世俗之中的見證。當看到秋天已逝,熱淚突然湧上來的時候,我被自己感動了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