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3)

這兩年,理淪批評界也終於對散文界露出笑意。這表現在幾位著名散文批評家寶刀不老、攻苦食啖的努力,也表現在年輕批評家的介入,還有不少報刊的支持。至1992年,出現了一批值得重視的評論、理論文章:餘樹森的《小說家散文:散文革新的一個參照》,最先提出小說家介入散文之後,他們那外向的思維方式、形而上的哲學機製、開放的審美新質、現代的結構藝術等等,為散文創作樹立起一個新的參照係;餘樹森的另一篇文章《人生:近年散文的熱門話題》則著重分析了當前散文創作中的人生思索現象。劉錫慶、李虹的《對群體文化和個體生命的探尋》就l990年和l991年的散文創作進行了全麵的評述。指出近年來散文在主湧上是大器的、強韌的、不媚俗的、具有內省精神和批判意識的,是沉雄而有風骨的。樓肇明的《散文“文體意識”的新覺醒》以滿腔熱情為“新生代”散文大力張揚,並提出“散文的變革歸根結底還在恢複其時代思想載體和審美變革先驅的地位”的觀點。劉江濱的《散文走向略論》從文體的多樣化、建構的審美拓展、語言形式的“陌生化”等三個方麵,論述了90年代散文革新的潮流走向。引起矚目的還有《散文百家》雜誌的“散文革新筆談”專欄,《中外散文選萃》的“散文談話錄”欄目,分別發表了蕭乾、汪曾祺、林非、趙鑫珊、和穀、葉延濱等人的文章.就散文的革新、發展、升華等問題,發表了各自的高見。

還有一篇重要的文章當引起足夠的注意,即秦晉的《新散文現象和散文新觀念》。在這篇洋洋萬言的論文中,作者提出了。“新散文”的概念,其特點是“變革方式逆向化,作者結構多元化和散文觀念現代化”。作者對當前散文創作中的新銳主潮“新散文現象”予以充分肯定。

刨作必須要有理論的指導,這是文學史上不爭的事實。對於一向匠乏宏廓深刻理論的散文來說,能在當前散文刨作熱當中湧現出這麼一批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論文章,本身也說明了近年來的散文的確有了一些自覺的進步。

力作還少,散文潮要攪得地動山搖,於是呼喚大品回觀散文之潮,麵對著滔滔湧浪,朗朗晴空,我們雙手合十,感謝微笑的太陽。同時,有一個聲音在我心頭經久嗚響,縈繞回蕩,這就是——“呼喚大品”!

文學對曆史最大的功能是表現出時代的靈魂。作家的筆不應隻是個人內心世界的記錄,更應是幫助人類永存的精神支柱和棟粱。好的作品不能僅僅滿足於反映了現實(包括深刻地反映現實),而且還要站在時代思想的峰巔,回答出新的曆史時期所麵對的社會思潮新困惑。

比如,對於近年來成績斐然的青年女散文家來說,她們以更真率、更大膽、更誠摯、更投入的態度直麵人生,營造出了一個令男性作家感歎的女性散文世界,這當然是非常值得自豪的成績;但是可否要她們更多地擔負起思考曆史、思考整個人類精神立足點的重擔呢?又比如,對於潮漲雲飛的隨筆創作來說,作家們不憚寂寞,安然雕蟲,顯示出不為阿潮所動的文人的純淨,這當然是相當雌能可貴的操守;可是真正代表時代主潮的作品,不還應該更博大、更恢宏、更深刻、更鋒刺、更具有曆史內涵、更能擔當起日領社會前進的責任嗎隊這雙最意義上來說,當前的大品力作還嫌太少,高浪巨斕還沒有將整個散文潮水攪得地動山搖。

這就是筆者所說的“呼喚大品”之意。

大品者,歸根結底還是那一個字——“人”。人是我們這個世界最可寶貴的主宰。新散文的成績是使人回到自身,把寶貴的主體情愫發揮出來了。作家們應該給自己樹立起構建人類精神寶庫的宏大目標。呼喚太品,大品何來?讓我們聽聽他們的一些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