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當然我也知道,對牛彈琴有什麼用?對壞人言高尚,更是“多情反被無情惱”的事。可那電得說——大家想想,我們的漢字已有6000多年的悠久曆史了,從“卜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l三l書契”(契”即“刻”,謂將文字刻在木板上),中間經過蒼頡造字,後來又有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現代的鉛字印刷、以及今天的電腦輸寫等等,其路途是何等漫長,經過了多少茫茫黑夜的探索,呼呼山風的撕扯,熊熊大火的燒煉,滔滔波浪的衝刷,以及滾滾讒言的諷刺、誹謗、汙蔑、排斥、打擊;又經過多少崎嶇、坎坷、挫折、失敗、無望、徘徊、走投無路……才一步一個沉重的腳印,終於走到了今天,你說,我們能容忍壞人隨意地糟踏她嗎?
她是我們的母親啊!
民族的母親,應該是比我們的生命更可寶貴的。
1996年1月26日
聖陶老人在最後的日子裏
也許是九十四年來太勞累了,老人在生命的最後32小時,睡了一生中最香甜的一覺。然後,平靜地去了。
中國,失去了五四文學運動的最後一位元老,失去了一付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冰心同誌說;“一座大倒了。”
感謝
老人這次是今年1月25日淩晨4時多住進北京醫院的。心感冒91起的肺炎,使他咳嗽得很厲害。他覺得心髒也不聽使喚了,大夫們管這叫“心肌梗塞”。
但他的神智一直非常清醒。他自己最早聽到了死神的敲門聲,對此,他很平靜。l4日,他很坦然地對家人和大夫說:人總歸都要走這條路的,頂多報紙登個醫治無效。”
他對國家沒有提出任何要求,隻對家人表不一個過去從未提出過的願望,想在3月2日,在他夫人去世的忌日,帶領全家四代兒孫.去為她掃一次墓。可惜,老人終於沒有支撐到這一天,這惟一的遺願,隻能由兒孫們替他完成了。
2月14日,李鵬同誌代表黨和政府來到病床前,問候聖陶老人。老人清楚地吐出兩個字:“感謝”這是他留下的最後兩個字。
遺囑
聖陶老人的遺囑,早在10年前就寫下了。當時老人也患一場重病.他自己考慮到後事問題。l979年12月11日,老人寫下了遺囑,囑咐家人喪事從簡,隻在《人民日報》自費登個廣告,告知相識的人,說我跟他們永別了。1980年l2月21日,老人又補寫了兩句:“非但不要開追悼會,別的什麼會也不要開。像我這樣一個平凡的人,為我開無論什麼會都是不適宜的。”1984年2月12日,老人又再次對遺囑作了補充,表示要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學院校。現在,北京醫院的大夫們按照老人的遺願,已將他的遺體解剖完畢。
通篇遺囑,前後三次,不過百三十四字。字裏行問,無一處有為個人索取之意,滿篇充滿對世界的報答之心。其思想境界,令人高山仰止。自古以來,文品、德品、人品兼而有之者幾何?葉老一生,清廉如水,家人、秘書隨幾舉出兩個例子:一是從他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這個新中國的第一個公職起,乃至後來擔任教育部副部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等職期間直至謝世,老人的私函(其實其中大量是談公事的)一律自貼郵票,二是50年代中期,葉老夫人臨終前所領的一年半勞保工資,本是國家規定的勞保待遇,但在葉老的堅持下,悉數還給了國家。老有所為。1月16日,葉老揮筆寫下“老有所為”四個大字,這是他留在世界上的最後手跡,也是他晚年的心靈寫照。他要爭取時間,再多做些事。
——l986年,葉老不顧92歲高齡,執意擔任《周恩來論統一戰線》一書注釋的審核二作。當時他的左眼已經失明。右眼也僅存一點光亮了,用他自己的話說,“通向世界的窗口都關上”。在這種情況下,他以極大的毅力,完成了他一生中編輯的最後一冊書。
——1987年6月,葉老病愈從北京醫院出院,護士拿來了例行的意見表。老沒提個人的什麼,卻語重心長地說,一你們對我們做得都很好,但希望能普及到一般人”。這是他代表人民對醫院提出的最後要求。
——l987年6月,葉老參加了民進全國代表大會,懇請辭去民進中央主席職務。在公開的最後一次發言中,他引用《劄記。大學》的兩句話“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寄語大家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為人民工作。
——直至這次住院期間,老人還讓長子和秘書幫他讀《論語》,他說要把孔子的思想再係統地梳理一遍。
——前不久,《葉聖陶集》前四卷出版。即將走完生命之旅的葉老,沒有想到為兒孫留下什麼,卻把全部l0萬元稿費捐獻給“出版者之家”。
緬懷
按說,享年94歲,人們對聖陶老人的去世不是沒有心理準備的。但是他去得太匆匆,僅15小時之後,就是又一個新春了!悲痛湧上人們的心頭。鄧穎超同誌兩次打來電話表示哀悼。郵電工人連夜送來了數百封唁電。一位與葉老素不相識的讀者把迎新春的第一碗餃於擺在葉老遺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