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3 / 3)

不過我想,肯定沒有人願意選擇這個結局。也許還會有人說:“哎呀呀,韓小蕙,別聳人聽聞了,妖言惑眾是不是?”不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是人心,如果人心皆思向善為人,“君子成人之美”(《論語.顏淵》),那麼社會就晴天朗日;反之,如果“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遊記》)。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沒有人會不懂;這規則也是清清楚楚的,無人不知曉。之所以會明知故犯,說穿了,還足在於一己的欲望太強烈,老想得到而不想付出,老覺得另0人得到得多自己得到得太少,這樣越想越覺得自己大虧,就要弄出手段來。像我上麵舉的例子,還算一己求之不傷害別人的;更有可惡者,為達到惟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一手遮天兩腳蓋地的野心,不惜挖空心思打擊陷害別人,甚至造謠、誹謗、中傷、做好了圈套誘人往裏鑽、借助於政治運動把人往死裏整……實實在在讓人小寒栗,確確實實無法與之和平共處。這樣的人別說多了,有一個就能把一方水攪渾,所以應該嚴格限製私欲的膨脹,不使惟我自我的毒草蔓延滋生。

何況世上之事,有許多時候偏偏是反其意而行之的。前天去參加一個文學聚會,正好碰上了個頗耐人尋味的例子:有一位文章這裏那裏到處都是、花飛滿天下、但大家卻從未謀過麵的活躍人物呂二十二,主“霸”了會場,所有的人都得聽他說,一切話題都得圍繞著他的講,否則他就不讓別人開口;而他的話題又實在沒有意思,最後的結果是大家一個接一個告辭,把他一個人晾在了那裏,他也不得不無趣地離開。卻原來,呂二十二正是因為有此毛病,才弄得大會小會無人願請他;而他亦因為機會殊少,就更要抓住僅有的機會施展一番,卻不知這就更加弄得人人避之惟恐不及;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最後是自我為中心的呂二十二把所有的人都嚇跑了,弄了個孤家寡人。由此看來,越是自我劃地為世界的軸心,讓別人都圍著自己轉,就越會事與願違,緣木求魚魚就是不來,南轅北轍路越走越遠,這正好和托爾斯泰他老人家說的一段話同珥:“一個人對自己的估價好比是分子和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的值越小。”

我想,這不僅是呂二十二的悲劇,也當是警世醒人的教訓!

1996年2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