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3)

這真是兩種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截然不同的價值觀。

價值觀不同,判斷就全然不同。是耶?非耶?嘲弄崇高,褻瀆神聖,蔑視道德,排斥傳統,喪失目標。生活可以全不必問為什麼,要有錢,傻吃傻喝也算當代英雄。

記得9歲那年,我被批準第一批加入少先隊。當我穿著白襯衫花裙子站得筆直,在隊旗下宣誓的時候,好幾位沒被批準入隊的同學都哭了起來。在那時的日子裏,人文大環境崇尚的是活得崇高,有意義,為社會和人民奉獻。人們心中的是非標準尺度雖然單純但極為明確,以善為善,以美為美,白天就是白天,黑夜也就是黑夜。今天提倡價值觀念的多元選擇,有一晚我督著女兒彈鋼琴,她想偷懶,突然嬉皮笑臉給我唱了一首兒歌:“好男不上班,好女傍大款。得了5分算什麼,幣敵他爹20萬。”

女兒剛10歲。天可憐見!當然,還有惡之更甚的。比如偷竊、搶劫、綁架、謀殺、叫投機、出賣、鑽營、背叛、惡醋潑人、思將仇報、誣告君子、陷害忠良、殺人越貨、落井下石、好話說盡壞事做絕……說來我有時候也實在想不通,這個世界的天這麼藍,樹這麼綠,花這麼芳香,太陽這麼溫暖,孩子這麼可愛,難道不能使愧對它們的人自省嗎?

我問天,問地。問古人。

天地不語,聖人答焉。子L子送來一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韓愈日:“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這叫什麼?這叫“自反”之心。古之君子,人人持之。我趕緊推開曆史圖書館的大門,翻《十三經》、《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四庫全書》……、檢《東萊博議》、《古文觀止》、《世說新語》、《人間詞話》……甚至通俗如《弟子歸》、《朱子家訓》、《三字經》、《千字文》……千篇萬文,字裏行問,都在講君子克己的道德修養,諭為人著想的處世準則。而今之人呢,比古人多讀了那麼多新書,多見了那麼多新事物,多懂了那麼多新道理,多享受了那麼多現代科技新成果,怎麼反倒不如古人呢?

是選擇的誘惑使人眼花繚亂?

是物質的極大豐富煽起了更強烈的占有欲?

我不知道古人們是不是憐憫我們——人類果真墮落了嗎?岡我思索至此,我都覺得冥冥之巾的諸神,在雲端裏向人類劃注視著,期望我們能幡然而悟,將自己改造得更好一些。手是我羞赧地垂下頭,雙手台十,向神說:“請示我通向悔過自新之路。”

神示:“人間自有真君子,你去尋找,不舍追隨。”我就去尋尋覓覓。

我去拜訪了一位位名冠華夏的作家、學者、藝術家讀他們的作品,我曾一次次熱淚盈眶,現在麵對麵地聆聽他們內心裏的激情,真恍如夢中。我努力體察著他們豐富的心靈,追蹤著他們深邃的思想,再重讀他們的書,再思再想。他們確實給了我許多許多。我覺得自己十分像大風浪中被顛簸得天旋地轉的一個水手,死死抓住了他們拋給我的纜繩……

於是我衷心地感激神,想撥開雲霧,見見他的真麵貌神好吧,請隨我來,再帶你去見一位真君子。我被帶上一座高,那裏有一片白雪皚皚的開闊地,站著一位老者。我差點叫了出來,這不是在我心目中被奉若神明的張中行先生麼?

絕不僅僅我一人如此說,年已八十有五的行公,在許多文人和青年人的心目當中,都是“神”。他集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詩人、作家……於一身,對我說的卻是“我這一輩子學問太淺,讓高明人笑話。說句玩箋話,若王國維先生在世,能評上一級教授的話,那誰還敢評二級?連三級也沒幾人當之。”他一邊這樣感歎著,一邊不解地問他的弟子:“我在外麵真有那麼大名聲?”

而我輩之人呢?有的一共也沒讀過幾本書寫出過幾篇像樣的文章,就敢自我陶醉、自我膨脹、自我吹噓、自我擴張、惟我獨尊、妄自尊大,老子天下第一,整天汲汲於名次,爭座位,詆毀別人抬高自己,憤憤然得不到的焦躁裏……與行公的境界相比,是多麼可憐的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