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附錄一:《唐代類書存佚表》補(2)(3 / 3)

《起予集》《宋誌》,四十卷,姚勖撰。[佚]

《集類》《新唐誌》,一百卷,劉綺莊撰。(《崇文總目》、《通誌》、《通考》、《宋誌》並同。按:《遂初堂書目》有劉昆山《集類》,王士禎《漁洋詩話》卷中有《昆山編》,當即此書。綺莊官昆山尉)[佚]

《集類略》《新唐誌》,三十卷,高丘詞撰。(《崇文總目》、《通誌》,丘作邱。焦《誌》作高正詞,誤。據《通誌》,此書蓋因劉綺莊之書而略之)[佚]

《金鑰》《通誌》,二卷,李商隱撰。(《宋誌》、《玉海》引《書目》、《通考》並同)[佚]

《學海》《新唐誌》,三十卷,溫庭筠撰。(《通誌》同。《崇文總目》作二十卷,誤。《宋誌》作《學海兩字》)[佚]

《記室新書》《新唐誌》,三十卷,李途撰。(《通誌》、《通考》同。《宋誌》,三卷。焦《誌》作李遠,誤。《新唐誌》文史類又有李太華《掌記略》十五卷,《新掌記略》九卷,林逄《續掌記略》十卷。《宋誌》同。均此類之書,並佚。今惟鬱知言《記室備要》三卷存,見王重民《敦煌古籍敘錄》)[佚]

《雙金》《宋誌》,五卷,鄭撰。(一作嵎)[佚]

《皮氏鹿門家鈔》《新唐誌》,九十卷,皮日休撰。(《崇文總目》、《通誌》,無皮氏二字)[佚]

《戚苑纂要》《新唐誌》,十卷,劉揚名撰。(苑或作畹,或作英,均誤。《通誌》雲:“記宗族內外親姻事。”)[佚]

《戚苑英華》《新唐誌》,十卷,袁說重修。(說或作悅)[佚]

按:共四十一部。其中《兔園策》與《兔園冊府》實是同一部書,所以張先生心目中的唐代類書是四十部。

張先生在存佚表之後的“補遺”中另列有如下唐代類書:

《古類書殘卷》,存四百五行,當即《古類書三種》第一種之另一寫本。劉師培考訂,以為或成於唐末,見《敦煌唐寫本提要》。[存]

《兔園策府殘卷》,僅存序文之半,見《鳴沙石室佚書》。王國維考訂,以為即杜嗣先所撰《兔園冊府》,蓋成書後即傳寫者。見《觀堂集林》卷二十一。[存]

《白樸》三卷,唐白居易撰,見王楙《野客叢書》。[佚]

《魏氏手略》二十卷,唐魏謩撰,見《舊唐書》本傳。[佚]

《略出籯金殘本》二卷,李若立撰,唐張球寫,見《鳴沙石室古籍叢殘》。按:此外尚有寫本四,或題《籯金》,或題《略出籯金》,均殘缺。據王重民考訂,李若立事跡無考,張球則唐末人。其書本名《籯金》,一百卷,分為五卷。見《敦煌古籍敘錄》。[存]

王三慶所統計的隋唐五代類書(《敦煌類書·研究篇》,142頁。)

隋:《長洲玉鏡》、《玄門寶海》、《編珠》[存、疑]、《北堂書鈔》[存]

唐:《兔園策》、《藝文類聚》[存]、《麟角》、《群書治要》[存47卷]、《文思博要》、《累璧》、《搖山玉彩》、《策府》、《兔園冊府》、《平台秘略》、《玄覽》、《李嶠雜詠》、《三教珠英》、《碧玉芳林》、《玉藻瓊林》、《筆海》、《翰苑》、《錦帶書》、《玄宗事類》、《燕公事對》、《珠玉鈔》、《初學記》[存]、《十九部書類語》、《韻海鏡源》、《金鑾秀集》、《青囊書》、《備舉文言》、《警年》、《詞圃》、《元氏類集》、《白氏經史類集》、《起予集》、《集類》、《集類略》、《金鑰》、《學海》、《記室新書》、《雙金》、《皮氏鹿門家鈔》、《戚苑纂要》、《戚苑英華》

五代:《玉府新書》、《史海》

十國:《新修唐朝事類》、《四庫韻對》、《十經韻對》、《屬文寶海》、《備忘小鈔》、《名苑》、《資談》、《群書麗藻》

存疑目:《袖中記》、《袖中略集》、《珠叢》、《采璧》、《對林》、《對要》、《眾書事對》、《要錄》、《檢事書》、《帝王要覽》、《王氏千門》、《事鑒》、《穿楊集》、《十三家帖》、《瀛類》、《應用類對》、《修文海》、《錦繡穀》、《麟角鈔》、《唐書類苑》、《群書治要》、《九經類義》、《雕金集》、《王氏屬對》、《經史事對》、《文鑒》、《內範要略》、《文華心鑒》、《玉英》、《經典正要》、《修文異名錄》、《子談論》、《白氏傳家記》、《王論家要》、《玉屑》、《廣略新書》、《雕玉集》、《碎金鈔》、《繡囊》、《儒林碎寶》、《羊頭山記》、《書判幽燭》、《典要》、《軺書事類》、《春秋要類》、《春秋義鑒》、《略玉字》、《寶鑒絲綸》、《群書解題》、《青宮懿典》、《紳集》、《稽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