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園策》晁公武《郡齋讀書誌》,十卷,唐虞世南撰。[佚]
《藝文類聚》兩《唐誌》,一百卷,歐陽詢等奉敕撰。[存]
《麟角》《宋誌》,一百二十卷,歐陽詢撰。(《崇文總目》、《通誌》,不著撰人)[佚]
《群書治要》治一作理,唐人避諱改。兩《唐誌》,五十卷,魏徵撰。(王溥《唐會要》作《群書政要》,《宋誌》十卷。注雲:秘閣所錄。按:今本四十七卷,闕第四、第十三、第二十,三卷)[闕]
《文思博要》《新唐誌》,一千二百卷,又《目》十二卷,高士廉等奉敕撰。(《唐會要》同,無《目》,《舊唐誌》題張大素撰。《通誌》同,無《目》。《玉海》引《中興館閣書目》,一卷。《宋誌》同)[佚]
《累璧》《新唐誌》,四百卷,又《目錄》四卷,許敬宗等撰。(《通誌》同,《舊唐誌》無目。《唐會要》,六百三十卷)[佚]
《搖山玉彩》《新唐誌》,五百卷,許敬宗等奉敕撰。(《通誌》同。《舊唐誌》不載。《唐會要》搖作瑤)[佚]
《策府》《舊唐誌》,五百八十二卷,張大素撰。(《新唐誌》,大誤太。《通誌》作《冊府》)[佚]
《兔園冊府》《宋誌》,三十卷,杜嗣先撰。(尤袤《遂初堂書目》,無撰人、卷數)[闕]
《平台秘略》《唐書》,無卷數,王勃撰。(《玉海》引勃集序,作《平台鈔略》,十篇)[佚]
《玄覽》兩《唐誌》,一百卷,武後撰。(《通誌》同)[佚]
《李嶠雜詠》《新唐誌》,十二卷,李嶠撰。(《宋誌》,《李嶠新詠》一卷,今本二卷。宋張庭芳有注,今僅存殘卷,見王重民《敦煌古籍敘錄》)[佚]
《三教珠英》兩《唐誌》,一千三百卷,目十三卷,張昌宗等奉敕撰。(《唐會要》無目。《通誌》目十二卷。馬端臨《文獻通考》,三卷。按:此書後改名《海內珠英》)[佚]
《碧玉芳林》兩《唐誌》,四百五十卷,孟利貞撰。(《通誌》作四千五十卷,誤)[佚]
《玉藻瓊林》兩《唐誌》,一百卷,孟利貞撰。(《通誌》同)[佚]
《筆海》《新唐誌》,十卷,王義方撰。(《通誌》同)[佚]
《翰苑》《新唐誌》,七卷,張楚金撰。(《崇文總目》、《通誌》同。服部宇之吉《佚存書目》,一卷。按:《新唐誌》又重出一部,三十卷)[闕]
《錦帶書》《宋誌》,八卷,孟銑撰。(《鄭堂讀書記》謂:“錦帶”,出《淮南子》,故取以為書名,不必加“書”字。又謂陳振孫題梁元帝撰,當是宋人附會)[存]
《玄宗事類》《新唐誌》,一百三十卷。(《通誌》作《明皇事類》。焦竑《國史經籍誌》作《明王事類》,誤。《四庫全書總目》,疑是張說撰)[佚]
《燕公事對》《宋誌》,十卷。(《玉海》引《書目》,題張說撰)[佚]
《珠玉鈔》《通誌》,一卷,張九齡撰。(巴黎所藏寫本有《雜鈔》一卷,首尾完具。題雲:“《雜鈔》一卷,一名《珠玉鈔》,二名《益智文》,三名《隨身寶》。”卷尾又題:“《珠玉新鈔》一卷。”劉複有節錄本,見《敦煌掇瑣》。王重民有考訂,見《敦煌古籍敘錄》。但諸家均未言是否即九齡此書)[佚]
《初學記》《新唐誌》,三十卷,徐堅等撰。(《通誌》同)[存]
《十九部書語類》《新唐誌》,十卷,是光乂撰。(《通誌》同。《宋誌》作晁光乂《十九書類語》,誤。《崇文總目》作《十九書語類》,脫“部”字)[佚]
《韻海鏡源》《新唐誌》,三百六十卷,顏真卿撰。(《唐會要》同。《崇文總目》,十六卷。《通誌》、《宋誌》作鑒源,避宋太祖祖父趙敬諱改)[佚]清黃奭輯得一卷。
《金鑾秀集》《通誌》,二十卷,顏真卿撰。(《宋誌》作《金鑾秀蕊》,無撰人。焦《誌》作《金鑾啟秀集》)[佚]
《青囊書》《新唐誌》,十卷,竇蒙撰。(《通誌》同。《宋誌》,陸贄撰)[佚]
《備舉文言》《新唐誌》,二十卷,陸贄撰。(《崇文總目》、《通誌》、《通考》,並同。《宋誌》,三十卷)[佚]
《警年》《新唐誌》,十卷,陸羽撰。(《崇文總目》、《通誌》、《宋誌》並同)[佚]
《詞圃》《新唐誌》,十卷,張仲素撰。(《崇文總目》、《通誌》並同。《宋誌》作《詢圃》,誤)[佚]
《元氏類集》《新唐誌》,三百卷,元稹撰。(《通誌》同。焦《誌》作《元史類集》,誤)[佚]
《白氏經史事類》一名《六帖》,又名《事類集要》。《新唐誌》,三十卷,白居易撰。(《崇文總目》、《通考》、《宋誌》並同。《通誌》分《白氏經史事類》、《六帖》為二書,《六帖》題於政立撰,誤)今本與宋孔傳《後六帖》合,共一百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