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覆:原作”附“,據敦煌殘卷斯六三三二改。下麵兩個”覆“字原亦作”附“,亦據斯六三三二改。

[3]跨:原作”踝“,據伯三八二一改。”跨“是”胯“的錯別字。

[4]麵:原作”既“,據伯三七一六改。觀瞻:儀表。

[5]轄:裝於車軸末端的擋鐵,以阻止車輪脫出。

[6]趁:追。

[7]”漆雖黑“句:此句郭在貽、張湧泉、黃征《敦煌變文集校議》雲:”’其‘字疑為衍文,’漆‘下脫一字,’前‘字前根據甲卷可補’人‘字。’漆雖黑向人前‘,與’墨挺雖黑在王邊‘恰可對仗。“伏俊璉《敦煌賦校注》認為”漆“可補為”漆硯“。李之彥《硯譜·漆硯》:”《晉儀注》:太子納妃有漆硯。“漆硯常陳於人前,故曰”向人前“。

[8]墨挺:袁宏《敦煌變文集校補》雲:”’挺‘借作’鋌‘,即’錠‘字。“袁說是。伯三八二一”挺“字即作”定“,為”錠“的他音假借。墨錠,即一錠墨。陳師道《後山談叢》卷一:”秦少遊有李廷珪墨半錠。“可證。

[9]麒麟:傳說中的仁獸。

[10]自”又“至”見大何益“一段:啟功校雲:”實是錯簡,應在’得長何益,得短何嫌‘句後。蓋梁王諷晏子短小,晏子駁完了短,接著駁小,然後梁王又提出色黑的譏諷。這一段駁小,應在提出色黑之前甚明。可是三卷俱如此作,可知都是根據錯簡本抄來的。“見《敦煌變文集》校記。

[11]”體有“句:《敦煌變文集》校記:”此句意義不明。乙卷(伯三七一六)作’有檄生於所‘,更不明。“

[12]佇兒:弱劣者。

[13]是名君子:原作”是名晏子“,此從伯三七一六。啟功《敦煌變文集》校記雲:”既以貧為小人,富為君子,則出語不窮,即是不貧條件之一,故可稱為君子也。乙卷較優,應改從。“故改之。

此賦是一篇俗賦。俗賦是受唐代變文影響而產生的一種賦體,是為講唱之用而不是為了案頭閱讀,發現於敦煌石室。俗賦的特點是語言通俗,押韻以當時口語為準,故事性強,且注重塑造形象,一般篇幅較長。敦煌俗賦現存《燕子賦》(二篇)、《韓朋賦》《晏子賦》等。均無作者姓名。本賦將《晏子春秋》中晏子使楚改為使梁,對原材料也有所取舍,且大大增加了對話內容,這一切都是為了加強作品的故事性。賦將晏子寫得既矮小且麵貌醜陋,是為梁王的嘲諷做鋪墊的。晏子麵對梁王的發難,不卑不亢,不慌不躁,還以幽默而辛辣的反詰,使梁王自討沒趣。精彩的對話場麵,不僅表現了晏子猝然不驚、思想敏捷、聰明機智、能言善辯的個性特點,梁王的驕橫無理、孤陋寡聞,也體現得十分鮮明。晏子的機智,不僅使自己免於受辱,也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不愧為春秋時代傑出的外交家。此賦為問答體,但根本不同於文人賦的虛擬假托,而是為了突出故事性與戲劇氣氛,這是俗賦的一個重要特點。

(尹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