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汲引之道,成於運輪“為韻

陳章

陳章,《全唐文》卷九四八作陳廷章,於小傳未著一字。《文苑英華》作陳章,皆收其律賦六篇。範坰、林禹所撰《吳越備史》卷一載有陳章事跡數處,可知其本孫儒之黨,降於錢鏐,有功,錢鏐使其為衢州刺史,後叛歸淮南楊行密。其事又見《資治通鑒》卷二六三唐昭宗天複二年九月、卷二六五唐昭宗天祐元年十二月、天祐三年八月等數處。然《資治通鑒》作陳璋。陳璋,路振《九國誌》卷一、吳任臣《十國春秋》卷八八皆有其傳。當即作賦之陳章。其名當為璋,字廷章。疑明人避諱改”璋“為”章“。

此賦載《文苑英華》卷三三、《全唐文》卷九四八。據此賦的描寫來看,此水輪指筒車,俗稱水車,一種引水於高地灌溉的機械裝置,以木為輪,輪周圍安置圓筒,利用水流的衝擊力使之轉動。明王臨亨《粵劍編》卷三:”水車,每輻用水筒一枚,前仰後俯,轉輪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為輪之大小,即以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尚可參看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一《水利》筒車及圖。此種裝置唐已有之,如張祜《題宿州城西宋征君林亭》:”蹬崖欹入竹,筒水下澆田。“所寫即此。宋代更是普遍,梅堯臣《水輪詠》:”孤輪運寒水,無乃農者營。隨流轉自速,居高還複傾。利才畎澮間,功欲霖雨並。不學假混沌,亡機抱甕罌。“也是詠此水輪。

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1]。始崩騰以電散[2],俄宛轉以風生[3]。雖破浪於川湄[4],善行無跡[5];既斡流於波麵[6],終夜有聲。觀夫斫木而為,憑河而引,箭馳可得而滴瀝[7],輻輳必循乎規準[8]。何先何後,互興而自契心期[9];不疾不徐,迭用而寧因手敏[10]。信勞機於出沒,惟與日而推移[11]。殊轆轤以致功[12],就其深矣;鄙桔槔之煩力[13],使自趨之。轉轂諒由乎順動[14],盈科每悅於柔隨[15]。遠望蹄涔[16],詎有朱殷之色;挹茲鱗起[17],終無塗附之期[18]。作霖或自於斯幹[19],流濕更彰乎就燥[20],回環潤乎嘉穀[21],遊至逾於行潦[22]。鉤深致遠[23],沿洄而可使在山[24];積少之多,灌輸而各由其道[25]。

爾其揚清激濁,吐故納新[26],輾桃花之活活[27],搖杏葉之鱗鱗[28]。一勺每勞於濡軌[29],三材必賴於工人[30]。浴海上之朝光,升如日禦[31];泛江中之夜影,重似月輪[32]。常虛受以載沉[33],表能圓於獨運[34],低徊而涯岸非阻[35],委曲而農桑是訓[36]。惠可周於地利,空沾負郭之田[37];材足任於天津[38],多寄臨川之郡[39]。池陂無漉[40],畎澮既瀦[41],用能務實,勢欲淩虛。磬折而下隨毖彼[42],持盈而上善依於[43]。當浸稻之時,寧非沃壤[44];映生蒲之處,相類安車[45]。異矣哉!俯此溝塍[46],潤於原隰[47],成形必仰乎膏雨[48],屈己且安於卑濕。苟量遠大之功,庶無慚於甕汲[49]。

(《文苑英華》卷三三,中華書局影印本)

[1]低徊:遷就。是說木材隨木匠的製作而成水輪。

[2]崩騰:形容水輪下浸於水流中時水花濺起的情景。電散:像電光一樣飛散。形容濺起的水花。

[3]宛轉:徐徐旋轉。

[4]川湄:水邊。

[5]善行:好的行為,有利於人類的作用。

[6]斡(wò)流:運轉。《文選》班固《幽通賦》:”斡流遷其不濟兮,故遭罹而嬴縮。“語出此。

[7]箭馳:像箭一樣迅疾。此形容水流,用以指水。滴瀝:下滴貌。此指水從水輪上流下來。

[8]輻輳:本意指車輻集於軸心,此指水輪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