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基扃:門礎,門的基石。鬱律:高貌。
[18]鉤楯(shǔn):欄杆。欄杆的橫木叫楯。
[19]曦:陽光。
[20]伍相:伍子胥。《戰國策·燕策二》:”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於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鴟夷,革囊。
[21]西施:越國美女,勾踐獻之於吳王夫差,夫差為之於硯石山建宮名館娃。吳地方言謂美女為娃。
[22]族來:聚族而來。
[23]玉堂:華美的廳堂。(hòng)洞:相連不斷貌。
[24]笙簧:代指音樂。
[25]逶迤:綿延不斷貌。
[26]楚峽:楚懷王遊高唐,夢神女薦枕,見《文選》宋玉《高唐賦》。
[27]殷池:《史記·殷本紀》:”(紂)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28]花顏:指西施美麗的容顏。
[29]銀焰:指銀燭之光。
[30]攢:聚集。
[31]拿:攻取。雉堞:指高城。城上矮牆叫堞。
[32]訇(hōng):雷聲。此指炮石聲。簾櫳:門窗。
[33]甲馬:披甲的戰馬。
[34]滅沒:消滅。
[35]瓊樓:建造華美的樓閣。
[36]爆:燃燒。冥濛:模糊不清。
[37]修袖:長袖。
[38]隙:仇恨。
[39]泉壤:積水之地。
[40]碧:指碧雲,日暮之雲。
[41]香徑:采香徑。範成大《吳郡誌》卷八:”采香徑在香山之旁,小溪也。吳王種香於香山,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
[42]稽山:會稽山。《左傳·哀公元年》:”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即此。
[43]遺堵:留下的土牆。
[44]群遊之鹿:《史記·淮南王劉安列傳》:”(伍)被悵然曰:’……臣聞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遊姑蘇之台也。”‘“
[45]怒觸之濤:王充《論衡·書虛》:”吳王夫差殺伍子胥,煮之於鑊,乃以鴟夷橐投之於江,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
[46]楸(qiū):木名。荒隧:荒涼的道路。隧,道路。
[47]輾:車軋。
[48]峻宇:使宮室高峻。
評
此篇為一律賦。吳王夫差窮奢極欲,建宮室,寵西施,以至國亡身死,曆史上無數文人墨客為之抒發感慨。此賦借憑吊館娃宮遺址,總結了吳國滅亡的曆史教訓,希望統治者們以夫差為鑒戒。”彼雕牆峻宇之君,宜鑒丘墟於茂草“,正是此賦的創作主旨。賦先從吳宮荒蕪寫起,再寫當年館娃宮的壯麗景象,以及夫差醉生夢死的生活。第三段內容急轉直下,寫越國來攻,吳國破滅,昔日歌舞之地如今已變成一片廢墟,從而完成全賦的主題。此賦文辭清麗,描寫生動。李調元說:”唐黃滔《館娃宮賦》昔盛今衰,各以三韻敘次,布置停穩,尤妙在起韻末聯雲:’舞榭歌台,朝為宮而暮為沼;英風霸業,古人失而今人驚。‘對法變化,恰好領起下文’想夫桂殿中橫,蘭房內創‘一段,此賦家正眼法門。“(《賦話》卷二)浦銑說:”題有不得不用哀豔者,如《館娃宮賦》是也,黃禦史更加以煉句煉字,便成千秋絕調。“(《複小齋賦話》卷下)所評甚是。
(尹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