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飛過大山

忽而飛越河流

忽而又飛出我的視野

我就想:這隻鳥

最終

要將影子藏到什麼地方?

紫薇橋

紫薇橋

收攏紫薇山瀉下來的腳步

就如橋下的水,梳洗著

船隻,炊煙和整天的心事

少女的長發從石階到河水

水聲輕如薄紗

霧漫上來,收藏起

橋上尋找的人們,往事

卵石般沉在水的折影裏

一盞燈流過來

一支竹篙探下去

橋上,霧裏

一盞燈浮在空中人間論壇第三條道路:21世紀初中國詩歌的一次集體詩學行動十品

在中國幾千年詩歌史(特別是百年來的新詩史)中,詩歌流派和風格始終伴隨著她的發生、成長和消亡。放眼世界詩壇,流派的理想主義精神同樣占據了我們的視野,並與一種借鑒緊密相聯的。第三條道路的出現正是中國詩歌在世紀末的困惑和蹣跚中承受了一種必然的使命,進入21世紀後很快以一種超然的姿態,贏得了廣大詩人的認同和參與,詩學上迅速在文本的共性與個性上獲得了理論的支撐,這是一次集體的詩學行動,是一種先進的思想技術的體現,是一種以全麵與獨特的方式,將詩歌置於廣泛的關注之下,並使之成為21世紀的第一個詩歌流派。

一、第三條道路的從被動的發現到主動的呈現

毫無疑問“盤峰詩會”注定是一個標誌。在世紀末的中國詩壇,因為這個明顯的標誌而使中國詩歌有了一次裂變,將原有的民間和知識分子都存在的那種話語霸權突出出來,並以“論戰”來掩飾爭吵,以“論劍”來隱藏惡語中傷,詩人間的君子風度一掃而光。據當時與會的一位詩人記載:會場上“負責錄音的某報記者由於技術上的原因而使這次會議的原聲沒有得以保存下來,而文字記錄濾掉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拍案而起看不到了,摔門而去看不到了,惱羞成怒看不到了,氣急敗壞看不到了,怒目相向看不到了,舌戰群儒看不到了,群起攻之看不到了,文字記錄隻會留下幾條幹巴巴的觀點,詩人開會,不是比拚觀點的,是展示性情的,性情的真偽讓人見出詩人的真偽……”我們看吧,這樣的真偽對詩歌的進步與發展又有何益。“盤峰詩會”將這種話語霸權,將純粹的詩歌本身推向危險的境地。正如譙達摩在《第三條道路:一種思想技術》一文中指出了的:“迄今為止的若幹事實業已證明,盤峰詩會作為一場恐怖的噩夢在詩壇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令人感到滑稽的是,與這個詩會或直接或間接有關的一些詩人、學者,對這個詩會寄予了‘無限的希望’,好像撈了什麼大便宜似的,更有甚者,自己的心靈都被扭曲了還一點兒感覺都沒有,還自認為自己已經成了什麼人物。考察考察近幾年的詩壇狀況(包括一些比較有影響的詩歌網站),我們就會清醒地判斷盤峰詩會從詩學角度而言確實是恐怖。恐怖的意思是指通過把對話者從人們原先與他一起玩的語言遊戲中除去或威脅除去而得到的效率。他之所以沉默或讚同,並不是因為他受到反駁,而是因為他受到剝奪遊戲的威脅(剝奪是多種多樣的)。(弗朗索瓦·利奧塔爾語)。”

詩歌的爭論古已有之,魏晉時期的爭論,盛唐時期的爭論,兩宋時期的爭論,晚明時期的爭論等等,一直到新詩出現的初期仍在不停地爭論。其實爭論並不影響詩歌的發展,相反,還能促進詩歌的進步,回頭看一下曆史上那些大大小小的爭論,最終是開拓了詩人的眼界,豐富了詩人的思維,從而為曆史留下一筆可貴的財富。然而盤峰詩會在這樣的世紀末情緒中,給詩歌沒有留下可貴的東西,相反“民間寫作”和“知識分子寫作”兩個對立的雙方卻變得庸俗不堪,活突突變成了拉幫結派嘯聚山林的綠林好漢,這與詩歌就沒有什麼關係了。這就是大背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一次詩歌分野。當時除了站在“民間寫作”一邊,或者“知識分子寫作”一邊的詩人外,還有更多的優秀詩人不恥於這樣的爭鬥,認為中國詩歌不能就此停住,世紀末的恐慌、焦慮、失落都在那個特定的時候得到了徹底的暴露。

第三條道路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了。麵對中國詩壇出現這種可悲現狀。為了打破“知識分子寫作”和“民間寫作”的相對格局,還廣大真正熱愛詩歌向往個性寫作的“沉默的大多數”以及堅持“好詩主義”的眾多的優秀品質的詩人們以自由生存的空間,以莫非、樹才、譙達摩等詩人拉起第三條道路的旗幟,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中國詩歌的新時代。經過短短的五年發展,第三條道路已經從文本和詩學理論兩個方麵同時出擊,基本完成了流派的初創階段的準備工作。

這是一次集體詩學行為,這是一次完善詩歌思想的詩學行為,它以一種理想主義的勇氣,麵對承受和責任所做出的最有力的選擇。這也是中國詩歌在21世紀初對於命運的選擇。李祖德說的好:“對詩歌的探索是每一個詩人的責任,來自不同話語場域的聲音應該建立起一種有效的對話。對話語權力的控製並不真正影響文學史的選擇和基本判斷。所以,真正的立場應該是詩歌的立場。”第三條道路的選擇正是對詩歌立場的選擇,是詩學意義上的一次集體突擊,並全麵地從詩學上的——傾向性、獨立性、包容性、開放性和告別啟蒙這五個方麵,實現其目標。這在當下的任何一個流派裏都是沒有完全做到的,知識分子寫作沒做到,民間寫作也無法做到,狹隘的胸懷是他們難以勝任這一需要勇氣的事業。

歸納一下第三條道路的生存和發展經曆,應該是兩個方麵的因素,促成這次具有曆史意義的詩學行動:一方麵是外因的擠壓,在九十年代詩歌全麵呈現低潮的時候,在知識分子寫作和民間寫作的爭鬥中將中國詩歌引入更低層的黑暗的時候,有一支力量,勇敢地站出來,另辟蹊徑,實現自我價值的展示,衝破話語霸權的封鎖,以拯救中國詩歌的危難。另一方麵整合隊伍、整合思想、整合詩學理論,兼容並蓄,敞開胸懷,形成了21世紀初中國一支最具活力,最具創造力的詩歌流派。我敢肯定地說,21世紀的新詩高潮的到來,將從第三條道路的眾多詩人身上獲得最有力的證明。

二、第三條道路的作為詩學流派的比較和考察

我對詩的理解首先是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