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深為焦慮。
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你聽到雞叫聲了嗎?”劉琨側耳細聽了一會,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叫聲是惡聲啊!”祖逖一邊起身,一麵反對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快起床鍛煉的叫聲,還是起床吧!”劉琨接受了祖逖的觀點,跟著穿衣起床。兩人來到院子裏,隻見滿天星鬥,月光皎潔,於是拔出劍來對舞。直到曙光初露,他們才汗流涔涔地收劍回房。
後來,祖逖和劉琨都為收複北方竭盡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永嘉五年(311),匈奴人劉淵起兵,攻陷洛陽,俘虜晉懷帝,居住在北方的漢人紛紛向南逃跑,祖逖也率領宗族數百家向淮泗地區轉移。南下避難的人很多,雜亂沒有秩序,老弱病殘者,大多無所依靠。祖逖本來就性格豪爽,又經過歲月的磨礪,待人更加慈厚。他把乘坐的車馬讓給年老有病的人,自己步行,並把所帶的藥物糧食拿出來與大家共用。亂世本來就不太平,途中艱險頗多。祖逖用自己的權略,把難民組織得有條不紊,因此祖逖便被大家推為同行的領導。
到達泗口後,祖逖即被司馬睿用為徐州刺史,不久,又奉命徙居京口(今江蘇鎮江),擔任軍諮祭酒(軍隊首席參謀)的重要職務。這時的江南還比較安定,但祖逖不願安於現狀。他心係中原,總是盼望能夠收複失地,重興晉室江山。為此,他著手進行籌備工作,注意招賢納才。因他撫愛下屬,待士眾如子弟,因此在他周圍彙集了許多有誌之士和勇士俊傑,這些奠定了他以後北伐的軍事基礎。
西晉建興元年(313),祖逖上書司馬睿,對西晉禍亂的起因進行了客觀的分析,認識到北伐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請求出兵北伐。
司馬睿在江南經營多年,實際上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他不但不打算北伐,還不斷壓製打擊建議北伐之人,這次,礙於祖逖的聲望,隻好應允。他授祖逖奮威將軍、豫州(今河南東部及安徽西部一帶)刺史,但僅給他1000人的口糧和3000匹布,叫他自己製造兵器、招募士卒,進行北伐。司馬睿冷淡的態度,並沒有使祖逖感到氣餒,他從隨自己南來的鄉族親友中挑選100多家渡江北進。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敲擊船槳,當眾發誓說:“我祖逖若不能清掃中原,就像這東流的大江一去不返”。他的誓言極大地鼓舞了士氣,使同行者北伐的信心更加堅定。
祖逖渡過長江,先將軍隊駐紮在江陰(今江蘇清江西南),起爐冶鑄兵器,招募士卒,組成了2000餘人的隊伍,為繼續北上作準備。
巧定譙國智平陳留
東晉建武元年(317),祖逖進駐蘆洲,與塢主張平、樊雅相遇。張平自稱豫州(今河南汝南東南)刺史,樊雅自號譙郡(今安徽亳縣)太守,各據一城擁兵數千人。祖逖派參軍殷乂去張平、樊雅那裏勸降。殷乂輕慢張平,說了一些不得體的話,被張平殺死在座席上。後來祖逖攻打張平,並將其殺死,但樊雅仍據守譙郡。祖逖覺得自己的兵力還比較薄弱,便向王含求助,共討樊雅。王含隻派參軍杜宣領兵500援助祖逖,祖逖很不滿意,但認為杜宣反倒可以幫助自己成就大事,就對杜宣說:“您為人很講信義,又是樊雅的同鄉,先前就說服過他。現在您再為我去說服他吧!他如果能投降,不僅可以免於一死,而且可以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