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 / 3)

大軍壓境,諸葛誕見沒有取勝的把握,便以投降吳國為條件換求支援。吳國立刻派大將全懌、全端、王祚和降將文欽等趁魏軍未到之際,突入壽春城。鍾會建議,大軍到達之後,隻圍不攻,等城內糧草斷盡,再做攻勢。就在這時,局勢又發生了變化。全懌從子全輝、全儀因在吳國與人爭訟,帶著家眷和數十家部曲降魏。鍾會一看機會來了,就施了一招反間計,以全輝的名義,給全懌寫了封信,又派全家親信送入壽春城。信上說,吳主怪全懌等貽誤軍機,不能解壽春之圍,下令誅殺家屬,他們這才逃了出來。不知真偽的全懌立刻開城投降了魏軍。後來,壽春城內糧草日漸減少,諸葛誕又因猜忌,殺了文欽,文欽之子也投降了魏軍。過了幾日,諸葛誕也被亂兵殺死。這樣,諸葛誕之亂平定了。

262年,司馬昭下令南下滅蜀。鍾會、鄧艾各領一路兵馬南下入川。一路上,鍾會過五關斬六將,勢如破竹,好不得意。這日,行到劍閣,遭遇西蜀戰將薑維的拚死抵抗,大軍不得前行一步。鄧艾建議險渡陰平,奇襲成都。鍾會卻憑借兵多將廣,糧草充實與薑維在劍閣對峙著。等鄧艾曆盡艱辛,攻破成都,薑維奉蜀主劉禪之旨投降之後,鍾會從從容容揮師而進。司馬昭進封他為司徒、縣侯,增邑萬戶,兩個兒子也都封為亭侯,各享邑千戶。

已經被勝利衝昏頭腦的鍾會仍認為司馬昭對他十分信任,野心也就大了起來,便開始了自己的一番謀劃。鍾會受降之後,對蜀將格外親切。薑維也是政壇老將,慢慢覺察到鍾會的狼子野心,薑維也想光複蜀漢,兩人目的不同,但都想利用對方達到自己的目的,於是兩人達成了一致。

此時,司馬昭對鄧艾的受降措施不滿。鍾會便上書誣告鄧艾有謀反之心。又截獲鄧艾的上書,模仿鄧艾的筆跡對司馬昭出言不遜。司馬昭大怒,下令鍾會將鄧艾押送回京,鍾會完成了計劃的第一步。

他與薑維商定,由薑維率蜀軍擔任前鋒,自己率大軍,水陸並進,直搗京師。但是鍾會萬沒有想到自己的想法與行動都在司馬昭的預料與掌控之中。司馬昭假情假意地送一封書信給鍾會,說他怕鍾會一人難以對付鄧艾,今已派賈充率步騎萬人入斜穀,屯在樂城,自己也率10萬大軍現在長安,馬上就可以與鍾會重逢了。鍾會看完,大驚失色,這才明白司馬昭已經對自己采取行動了。走投無路而又不甘心失敗的鍾會隻好提前行事了。

第二天,鍾會召集所有蜀、魏牙門、郡守,出示了他偽造的太後誅殺司馬昭的遺詔,宣布司馬昭的罪行。但他手下的將士大多不願和他一起叛亂。鍾會隻好將他們全部關押起來,換上自己的心腹,並嚴防死守,以待司馬昭大軍的到來。

不料,軍中傳出鍾會要活埋魏軍將領的謠言,引起士兵嘩變。一時間,各軍先後鼓噪而出,向城門衝去。城破,士兵與城內被關的牙門、郡守會合,將鍾會、薑維團團圍住,鍾會最終被軍兵殺死。

羊祜

羊祜(221-278),西晉名將。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東費縣西南)人。鎮守荊州的同時,積極備戰,為將來滅東吳奠定了基礎。

出身士家擇時而仕

羊祜出生於官宦世家,家族九世高官(享祿二千石以上),都以清廉有德行而聞名。祖父羊續曾任東漢南陽太守;父親羊衍為上黨太守。其母蔡氏是東漢著名文人蔡邕之女;其姐姐嫁與魏國權臣司馬師。羊祜的妻子是魏國大將曹爽的親信夏侯霸之女。其祖蔭親眷都是漢末、曹魏時期的顯貴,社會地位和聲望都很高,這些對他的政治前途有重要影響。

父親早逝,對羊祜的打擊很大,但並沒有使自己的誌向改變。他刻苦求學,積極進取,逐漸養成了一種自學自勵的習慣。他喜歡研讀《詩經》和《史記》,認真讀《左傳》等名著,同時對兵法有濃厚的興趣。羊祜不僅好學,而且勤於思考,每件事情都要問個究竟。在求學的過程中,他還注重研究實際問題,閑暇之時,外出遊曆山川險阻,增長地理和地形知識。羊祜年少喪父但能夠自強自立,刻苦學習又知書達理,因此在當地留下了很好的名聲。他更被一些上年紀的有識之士所稱讚,認為他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