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九年(214),劉備取得益州,正式將荊州所有事務交給關羽處理,同時也負責對曹、孫兩家的防禦工作。次年,孫權派使者向劉備索還荊州,劉備借口奪取涼州(今甘肅一帶)後再歸還。孫權派官吏強行接管長沙、桂陽、零陵三郡,關羽帶兵把他們全部趕走。孫權大怒,派呂蒙率軍進攻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又命魯肅率領1萬人馬進駐益陽(今湖南益陽),準備用武力奪回荊州。劉備也不甘示弱,親自率領5萬大軍進駐公安(今湖北公安南),又派關羽率3萬軍隊趕往益陽,與魯肅所率領的軍隊形成對峙。孫、劉兩家軍隊劍拔弩張,隨時都可能爆發一場惡戰。魯肅為了不使孫、劉聯盟破裂,主動提出與關羽談判。在益陽前線,雙方在距各自軍隊百步之外的地方搭建了作為談判場所的臨時帳篷,同時規定雙方主將隻能帶領貼身侍從,攜帶短兵器參加會談。關羽隻帶領侍從周倉一人,身挎單刀參加談判。魯肅也完全按照規定會談,並設酒席招待關羽。這時,劉備得到曹操進軍漢中的消息,忙和諸葛亮商議,決定對孫權講和,以免腹背受敵。孫權也自感兵力不足,沒有取勝的把握,於是雙方達成協議,以湘水為界,把荊州地區一分為二,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吳;南郡、零陵、武陵以西歸劉備,孫、劉兩家達成和解,使激化的矛盾緩和下來。此後關羽再次回南郡鎮守。
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進位漢中王的劉備封關羽為前將軍,位居眾將之首。七月,吳魏兩國開戰,孫權進攻合肥,曹操調兵到淮南進攻孫權,關羽利用這個機會,率兵北上進攻襄陽與樊城。曹操也深知這兩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他早有防範,預先派其心腹大將曹仁在此把守,以防劉備軍隊的進攻。聽說關羽揮軍北上,曹操不敢怠慢,立即派遣左將軍於禁和先鋒龐德率領七隊人馬,前往襄陽、樊城幫助曹仁組織防禦。於禁和龐德將部隊駐紮在樊城之北,與曹仁互為呼應。同時曹操又派鎮南將軍徐晃率軍駐在宛城(今河南南陽),以便根據戰局發展隨時馳援襄樊前線。
關羽在進軍襄、樊之間對荊州在軍事上也作了一番布置。他派糜芳和傅士仁率重兵守衛江陵和公安,並讓他們負責供應前線所需糧草。為提防東吳偷襲荊州,關羽下令在沿江地段,每隔20裏或30裏設立烽火台,一旦出現緊急軍情隨時報警,以便迅速回師救援。部署完畢,關羽大軍很快渡過襄江(漢水的下遊)包圍樊城。曹仁和於禁兩路夾擊關羽,但均被關羽所擊敗,於禁龐德逃回駐地,曹仁則退回樊城,不敢出戰。這時正值秋季,樊城地區一連下了十幾天的大雨,漢水漫堤,樊城被圍困於大水之中。關羽決定用水攻於禁,他下令趕製大小船隻和木筏,並派人把水口處堵住。等到水積很深的時候,關羽下令扒開堵口,漫天的洪水將於禁和龐德所統率的七軍包圍。關羽乘機命令將士乘早已備好的船筏向於禁的軍隊發起猛攻,曹軍慘敗,於禁投降了關羽。龐德率部頑強抵抗,英勇作戰,但最終兵敗被擒。關羽看龐德勇猛過人,想勸降他歸服劉備,但龐德堅決不從,關羽隻好把他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