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3)

吳起離開曾子之門後,便開始熟讀兵書,研究兵法,探索韜略,希望將來有一日能夠侍奉魯國君主,為魯國出力。當時適逢齊國進攻魯國,吳起以兵法說服魯君。魯君想用吳起為將率兵抵抗齊國軍隊入侵。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因此便有人對魯君進讒言道:“吳起的妻子為齊國人,他怎麼會為魯國著想呢?”魯君開始懷疑吳起的用心。吳起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並進而取得魯君的信任,於是殺死了自己的妻子,魯君終於任命吳起為將,吳起率領魯國軍隊打敗了齊國,取得了勝利,從而聲名顯赫。

魯君本想重用吳起,但又有人以惡語攻擊吳起說:“魯國是小國,而現在因重用吳起卻有了好戰之名,則其他諸侯國必然要來攻打。且魯、衛為兄弟之國,而君用起,是棄衛也。況且吳起為殘忍之人也,用之必多事。”魯君對吳起又產生了疑心,便罷免了吳起。

吳起由於在魯國得不到重用,便離開了魯國。他聽說魏文侯賢明,便想到魏文侯手下做事。魏文侯問李克說:“吳起這個人怎麼樣?”李克回答說:“吳起這個人貪財而好色,人品有許多缺陷;然而卻善於用兵,其指揮作戰,司馬穰苴也不能超過他。”於是魏文侯用吳起為將,統率魏軍抗擊秦國,連拔五城,大勝而還。

公元前406年,吳起率軍越過趙國,進攻中山國,經過三年戰爭,將其滅亡。接著,吳起又率領魏軍,與韓趙聯軍一起,東伐齊國,一直打到靈丘(今山東滕縣東),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由於吳起善於用兵,功勳卓著,所以在魏國深得人心,在相國翟璜推薦下,吳起被魏文侯任命為西河郡守。在鎮守西河期間,吳起與士兵們一起生活,衣食和最低等的士卒一樣。一次,軍中有一個士兵生了疽瘡,紅腫潰爛,惡臭熏人。吳起得知後,就親自去為他吸吮膿血,洗傷敷藥,像對待同胞兄弟一般關懷備至。這件事情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吳起愛兵如子的行動,就傳遍了全軍上下,將士們無不深受感動。後來,這件事傳到那位士兵的家中,其母竟放聲大哭起來。人們覺得奇怪,便問道:“吳將軍親自為你兒子吸吮膿血,治好惡瘡,你不但毫無感激之情,卻反而痛哭流涕,是何道理?”老婦人回答說:“諸位有所不知,當年吳將軍也為我的丈夫吸吮過膿血,治愈過惡瘡。為了報答將軍的深情厚義,因此他作戰時總是一往無前,視死如歸,不久即戰死了。現在我兒子受恩圖報,不知又將死於何處了,這怎能不叫我傷心落淚呢?”這段故事,頗具傳奇色彩,但不論細節是否屬實,吳起能夠與士兵同甘共苦,同衣同食,因而深得人心,是可以肯定的。吳起“愛兵”,是他治軍的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則是嚴刑峻法。有一次作戰,一個士兵未奉命就奮勇進擊,斬獲敵首兩級而還,吳起不但不賞,反而命令立即斬首。軍吏勸諫說:“此材士也,不可斬。”吳起說:“有勇有謀也許不假,但是軍人行軍打戰,講究的就是紀律,否則要軍法何用?所以須處死。”

吳起任西河守將,從而有力地抗擊了秦、韓兩國對魏國的侵入,所以威信極高。而魏國選相時卻選了田文,這引起了吳起的不滿。所以他就去找田文理論,說:“我和你比比功勞,怎麼樣?”田文說:“可以呀!”吳起說:“指揮三軍,使士兵樂於為國捐軀,敵人不敢侵犯,我倆誰行?”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說:“管理各級官員,親附人民,使財力充裕,我倆誰行?”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說:“守西河,使秦軍不敢向東擴張,韓國、趙國都屈從於我們,我倆誰行?”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說:“這三方麵,你都不如我,而職位卻在我之上,這是何道理?”田文說:“因為國君還年輕,大臣未心服,百姓不信任。在這種時候,要領導群臣百姓團結一致,是要靠你,還是要靠我?”吳起沉默了良久之後說:“靠你。”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務之所以比你高的原因。”吳起這下心服口服。

田文死後,公叔接替了相國的職務。公叔娶了魏武侯之女為妻,才能不及田文和吳起,他唯恐吳起看不起自己,所以就對吳起起了謀害之心,因此就在魏武侯麵前屢進讒言,說:“吳起雖才幹出眾但卻看重功名,魏國太小且又與強秦為鄰,恐怕他自恃才高,沒有久留事魏之心,我們不能不早加防範。”起初,魏武侯還沒有在意,但“眾口爍金,積毀銷骨”,天長日久,魏武侯就產生了戒心。為了試探吳起,武侯依公叔之計,將另一位公主許配給吳起,看吳起態度如何。公叔深知吳起為人有氣節、重聲譽,就事先故意邀吳起到自己府上,讓自己的夫人做出種種驕橫的舉動和侮慢的態度,吳起見公主如此難以伺侯,就辭謝了武侯的一番美意。武侯因此就以為吳起真的沒有“久留事魏之心”,便不再對吳起信任,並撤了他西河郡守的職務。在這種情況下,吳起也生怕武侯會進一步降罪,公叔、王錯會繼而設謀陷害,便於公元前383年離開了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