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魏仕楚改革亡身
吳起離開魏國後來到了楚國。楚悼王熊類早就對吳起仰慕不已,又正值謀求改革圖強之際,遂任命吳起為北部邊防要地苑(河南南陽)守。一年後,又升為楚國最高軍政長官的令尹,輔佐熊類進行政治、軍事改革。吳起改革的中心,是從政治、經濟上打擊、限製舊貴族勢力,加強軍隊建設,厲兵秣馬,以圖將來爭雄天下。其具體措施:彰明法製,審定律令,裁減冗員和無能官吏,廢除公族疏遠者的爵祿用來撫養戰鬥之士,以增強戰鬥力。同時斥逐高談闊論的遊說者,用以統一國家的輿論和集中大眾的思想。在吳起的銳意改革下,楚國漸漸強盛起來,南平揚、越,北並陳、蔡,退三晉之兵,西伐強秦,勢如破竹,威懾周邊的諸侯國。
吳起的改革損害和威脅了楚國貴戚的既得利益,他們都想殺了吳起。也就是在這眾憤難平的時候,全力支持吳起的楚悼王熊類突然病死。這便給了舊貴族以借口,他們乘機作亂,向進宮治喪的吳起發動攻擊。吳起自知此劫難逃,便逃到楚王靈前,伏在悼王的屍體上,想著這樣便可以使作亂者有所顧忌,不敢亂來。沒想到,這些貴族竟非殺吳起不可,箭頭不僅射中了吳起,亦射中了王屍。楚國法律有“麗兵於王屍者,盡加重罪,逮三族”的規定。楚肅王熊臧即位後,因射吳起並中悼王屍而獲罪致死者達70餘家。但吳起的屍體,也終被車裂肢解,吳起死時約60歲,在楚共約4年。
吳起一生為魯、魏、楚三國建立了巨大的功勳,但由於他是一個站在變法前列的改革者,所以在三國都遭到舊貴族的強烈反對和迫害,並為此而獻身。這亦表明了新舊貴族之間的鬥爭是多麼的激烈。吳起雖然“身敗”而死,但並未因此“名裂”。他在政治、軍事上的業績,一直為後人所景仰。作為軍事家,與孫武並稱。他的軍事理論名著《吳起兵法》,也和《孫子兵法》一樣為曆代軍事家們所推崇。
孫臏
孫臏(生卒不詳),戰國時期齊國軍師,著名軍事策略家。本名不傳,因其受過臏刑(剔去膝蓋骨),故名孫臏。孫武的後人,生於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陽穀阿城鎮、鄄城北一帶)。著有《孫臏兵法》傳世。
受害入齊賽馬談兵
戰國時代的齊國,地處東方。南有泰山,與楚、魯、宋接壤;北隔渤海,與燕相望;西有清河,與趙、魏為鄰;東濱大海。經濟文化比較發達,封建製的出現也比較早。孫臏便出生於這裏。
政治上的變革,經濟文化的發展,頻繁而激烈的戰爭,直接而深刻地影響和推動著軍事思想的發展,也影響著孫臏的成長。
孫臏渴望有朝一日能夠報效國家,就拜隱士鬼穀子為師。由於他一心致學,虛心求教,所以很得老師賞識。當時和他一道學習的還有龐涓,後來龐涓在魏國做了魏惠王的將軍,深得魏王的信任。龐涓自以為才能不及孫臏,便陰謀派人把孫臏騙來。孫臏到了魏國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龐涓更加確認孫臏比自己優秀許多,所以更加地嫉恨他,於是蓄意用計陷害孫臏,假借法令割去他的膝蓋骨,並在其額頭刺字。但孫臏並未因自己受刑罰而喪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而是待機奮起。不久,有位齊國使者來到魏國大梁,孫臏以刑徒的身份暗中與之相見,說動齊使。齊國使者覺得孫臏是個奇才,便偷偷用車把他載回了齊國,並引薦給了齊國的大將田忌。經過一番深談,田忌非常佩服孫臏的才能,將其奉為上賓。
孫臏住在田忌府中,使田忌有機會與孫臏朝夕相處,經常談論兵法。田忌對孫臏的遠見卓識深為敬佩,常以師禮事之,每有所言,無不信從。
當時,田忌經常和齊宗室公子們賭賽馬,但贏的次數不多。有一次,孫臏去看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孫臏發現雙方的馬腳力相差無幾,但田忌卻賽三場輸三場。於是孫臏對田忌說:“下次賽馬,您隻管下大賭注好了,我負責有辦法讓您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