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剛建立時,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學生124人、碩士生16人,2003年開始招收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到現在(截至2006年6月)學院有本科生312人、研究生134人、專科學生280人,建立了多層次人才培養體係,形成了電子信息科學與生命科學相互融合的培養特色。在人才培養實踐中,學院首先高起點地製定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在培養方案中充分體現數學、物理、計算機基礎,突出生命科學與電子信息科學交叉,同時積極建設一流的教學研究實驗條件,學院先後建成了“醫學影像與生理信號綜合實驗室”、“生物技術公共平台”、“醫學儀器實驗平台”,已經建設和正在建設的學科平台項目9個,也都麵向學生開放。在學生教育管理方麵,學院狠抓學風建設,在全校首先提出並實行早讀製度,積極開展興趣學習小組、學習經驗交流會等,取得很好效果。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學院更注重在學生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和工具上的學習與提高,積極實踐“人格、知識、能力”的理念,強調三個互動,即“學院與家長互動,老師與學生互動,課內與課外互動”,發揮三支隊伍作用,即“教師隊伍、學生工作隊伍、學生幹部隊伍”作用,突出三個提高,即“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提高”,積極謀劃實施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係,積極開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文化活動,開放學院部分實驗室,開展研究性學生科技活動,成立“生命科技協會”,開展“生命科學論壇”活動,組織開展麵向全校學生的“腦-機接口”競賽,組織以李朝義院士擔任校長的“學生暑期學校”活動。湧現了全班學生都是黨員,英語四級通過率、就業率100%的21142010班,該班及班黨支部榮獲“四川省優秀班集體”、“四川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學院還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校園文化、青年誌願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學院學生辯論隊在2006年學校新生辯論賽、“成電杯”辯論賽中奪得冠軍,充分展示了生命學子的風采。同時學院認真積極負責做好學生考研和就業工作,學院學生考研率2005年、2006年分別排學校前一、二名,學院學生就業率名列學校前茅。
四、突出重點,重在提高,積極建設
高水平師資隊伍
建院時,學院共有教職工7人,其中專任教師5人,到現在,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已有教職工43人,其中專任教師32人,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教授7人,副教授(含高工)1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7人,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教師15人,年齡在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23人。5年來,學院圍繞學科發展方向,通過製定“十五”學院師資隊伍發展規劃,營造良好學術活動的氛圍,落實內培外引各項保障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學院還高度重視學術團隊建設,積極為學術團隊建設創造條件,現在學院的學術氛圍良好,學術交流活動頻繁,如神經信息研究學術團隊堅持每周四晚開展學術活動,在全院有很好示範效應。學院承辦了“中國科學院腦智科學交叉前沿研究重大項目研討會”等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學院積極邀請專家來校進行學術交流,開展高水平合作研究,及時把握有效人才信息;同時認真落實各種保障條件建設,及時跟蹤引進人才工作情況並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確保人才順利引進;學院在引進人才過程中實行嚴格考核,注重學院學科發展中的學術帶頭人和團隊骨幹人員的引進,保證人才引進質量。通過引進傑出人才、在職攻讀學位進修培訓、組建學術科研團隊等方式,學院教師隊伍建設保持了可持續發展。
回顧過去,總結成績,我們略感欣慰,展望未來,直麵挑戰,我們依然任重道遠。生命學院師生將團結一心,奮力拚搏,為把學校建設成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把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建設成一流的研究型學院而努力奮鬥!
(撰稿:袁勤)
管理學院成立於1993年,其前身係1982年建立的管理工程係。24年來,管理學院致力於管理學、經濟學與信息科學相互之間的完美結合,在各方麵的關心與支持下,全院師生共同努力,使學院在教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等方麵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具有多層次、多學科、多樣化辦學,富有鮮明特色的學院。
一、適應時代需求艱苦創建新係
20世紀80年代初,正當國家現代化建設全麵展開,經濟體製改革剛剛拉開序幕的時候,為了適應對現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於1980年秋決定籌建管理專業。首批抽調了10名教師掛靠七係,成立係統工程教研室(708教研室),開展各項籌備工作和教學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