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韶華篇(5)(2 / 3)

“站好講台!”

我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高等學校的人民教師,如何當好一名人民教師,當時還是年輕人的我心中無數。父親常對我說,當好人民教師有兩條:一是“肚裏有貨”;二是“站好講台”。所謂“肚裏有貨”就是教師自己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才能在講課中內容充實,條理清楚,深入淺出,舉一反三,不誤人子弟。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所謂“站好講台”就是要備課認真,一絲不苟,講課要講究方法,要受學生歡迎。他常說:“過去在做地下工作時,要做好學生工作,首先就要把課教好,得到學生的敬仰,學生才會信任你,說的話學生才會聽。”他這樣講了,也這樣做了。父親生前講過十幾門課程,解放後他擔任院長,行政工作繁忙,但他仍然堅持上課,他的講課受到學生歡迎,他的學生“桃李滿天下”。翻開他的遺物——整齊的講稿,我更深刻地理解“站好講台”的含義。

父親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業績,他的品德,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繼承他的事業,為黨的教育事業盡一份力量。

注:本文作者謝雲蓀,現為電子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學院教授。其父親謝立惠,曾在南京中央大學、廣西大學、重慶大學、重慶複旦大學、西南師範學院、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任教。先後任西南師範學院院長,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院長。並曆任多屆全國人大代表,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常委,四川省科協主席,中國電子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今年國慶節前夕,得知謝處方老師逝世的噩耗,心中十分悲痛,於是我和同校的一位教授立即專程飛往成都吊唁。回想幾個月前謝老因病住院時,我去成都探視他的情景,至今猶如發生在昨天,一切都曆曆在目,沒想到,他竟這樣匆匆地和我們永別了,我連再見他最後一麵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我和謝老最初的相識,是在20多年以前。那時,我是安徽大學選派到電子科技大學進修的研究生班學員,謝老是我的導師。當時謝老除了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還擔負著繁重的管理工作。他擔任新組建的電磁場工程係主任,並在著手創辦無線電工程係。給我最深刻的印象除了忙碌,就是謝老講課從來不看講稿,他上課,來時兩手空空,去時帶著兩手粉筆灰。但他嚴謹的教學推算和行雲流水的講課藝術以及深厚的學養和清晰的記憶,令人歎服,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總是倡導先進的教學理念,主張為人才迅速成長創造優良環境,提倡培養人才要一代超過一代,要不斷更新知識,鼓勵青年人迅速接班成才。

由於謝處方老師德高望重,學養深厚,國內一些大學、研究所、工廠等機構邀請他講學和指導碩士、博士生。1990年,安徽大學聘請謝老為兼職教授。謝老當時就看到電磁散射研究的重要性,建議結合本校綜合教學與科研實力,開展相關方向的教學及科研。從此安徽大學開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點的建設,一步一步,從無到有。謝老非常注重學術交流,鼓勵年輕教師和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專業學術會議,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紹給同行,同時從同行那裏了解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識。1996年、1999年安徽大學先後兩次成功地舉辦了全國天線理論、電磁散射與逆散射學術會議,對安徽大學在這些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謝老為這兩次會議的召開做了很多不可或缺的組織指導工作。

從1990年起謝老每年都到安徽大學授課二到三次,每次都集中授課近一個月。安徽大學校園裏有一個幽靜的留學生招待所,謝老每次來講學就住在這裏。每天上午,他總是閉門備課;下午穿著一件淺藍灰色中山裝,提著黑色的公文包,由學生陪他步行10分鍾到教室講課。當時教學地點選在電子係五樓會議室,謝老在80多歲時仍能不間歇地從一樓走到五樓,稍作休息後,便開始講課。每次2至3課時,每堂課一個小時謝老幾乎一直站著授課。謝老講課聲音不大,卻非常儒雅、有力,思路清晰,而且從不拘泥於某本教材。盡管每次集中講學時間僅一個月,卻給了每一位學生很好的專業思想啟迪,贏得了每屆學生的敬愛。每年研究生論文答辯,謝老師都親自前來,認真審閱學生論文,提出很多寶貴的指導性意見。有一次,謝老師帶病堅持參加學生論文答辯,讓在場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非常感動。他的言行向我們展示了一代宗師的風範,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