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透露,網易2009年在浙江湖州、金華一帶搞養豬場,養豬方式不同於目前其他養豬場的圈養方式,“我們采取圈養和牧養相結合的方式,30千克前長骨架的時候圈養,30千克後都是牧養”。此方法借鑒的是日本最先進的養豬方式。牧養可以增加它的活動量,使它的肌肉口感更加好,可以利用荒地和坡地來養,不占用耕地。
身為廣東省人民大會代表的丁磊表示,一個養豬場能帶動一個村的經濟,每養1萬頭豬,都要成百上千畝的地種飼料,主要是番薯,農民種番薯可以放一個月不會爛,對種植業有保障。
“我們要探索的是科學地飼養生豬和營銷生豬、肉製品的一種模式。隻有把這個體係、方式傳播到中國的農村裏麵去,城市人的餐桌上才有可能吃到好的食品。”顯然,丁磊並不希望孤軍作戰,在網易養豬大計中,計劃中的“養豬網”將承擔起傳播的重任,並找到一些誌同道合的合作者。“我們要做的是一種開放式的工作,把方法放在網上,讓大家不斷補充、不斷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進步,改變重量不重質的粗放式管理。”
丁磊解釋說:辦“養豬網”算是配套工程。其優勢有兩點:一是在這個網站上提供養豬的相關信息,讓更多的人從這個網站上學習養豬,了解養豬行業的動態;二是讓購買他們豬肉的消費者放心,因為從這個網站上可以實時了解和監控養殖場的飼養過程,就連這些豬哪一餐吃了什麼飼料都可以查詢到。
網易花了1年的時間,專門組織一個團隊調查了數十個中國農場的特征。在做了調查後發現,中國的消費者已經到了比較有層次的水平,需要一定的口感好的、高品質的、安全的生豬產品。可以將養豬做細、做精,然後是規模化。這個可以帶動農業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因為養豬必然需要綠色的飼料,飼料要交給農民種,科學的養豬是沒有汙染的,豬可以到一個地方進行排汙處理,就是‘上廁所’。”
丁磊養豬的消息傳出之後,從華爾街分析師到中外媒體記者,上至國家部委,下到街頭小民無一不對這件事投以高度關注並以為談資。有些人認為他在作秀,有些人則讚譽有加。
不要以為丁磊是互聯網和投資圈的另類,高盛投資在2008年夏天一口氣收購了十餘家湖南、福建一帶的養豬場,試圖砸重金鑽營中國高檔食品的商機。前搜狐高級副總裁王建軍更是研究養豬多時,一度與風險投資洽談過精品養豬的事情。
對此,丁磊表示,網易養豬的目的不一樣,“他們是投資在生產環節,我們想做的是在源頭,就是要在豬的品種選擇和飼養過程中解決質量的問題。”“我們本身不能和雙彙比,養豬對網易來說是公益型的,對社會而言是就業性的,包括食品品質的項目,項目是掙錢的,但是很少很少。因為一個豬場最多隻能養1萬頭。”
丁磊強調,養豬不代表放棄網絡,目前是幾個高層在商量之後打算投資幾千萬開辦養豬廠。開辦養豬場是示範和探索性的課題,不涉及網易的核心。
有人詢問何時能夠吃到“網易豬肉”,丁磊的回答很簡單:“心急吃不了好豬肉。”
“網絡首富”看淡財富
熟悉丁磊的人認為他不是一個張揚的人,他的這一性格在大學時代就已經表現出來,在後來的日子裏繼續保存下來。一個成熟的企業家具有這樣的特質有的需要塑造,而丁磊則是性格使然。
許多人都還記得,1999年初,當時的網易已經創立兩年有餘,正在向門戶網站邁進,與新浪、搜狐相比還是一個剛剛嶄露頭角的小網站。那時丁磊奔走於京粵之間,為互聯網、為網易搖旗呐喊,儼然一個互聯網旗手。那時,《互聯網周刊》還收到了一篇題為《我和網易》的投稿,作者丁磊細心地附上了標準照和詳細的個人檔案,如今,想采訪丁磊絕對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