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的花欣有了新的願望,那就是使科技產業化,把自己的發明投放市場,為社會作貢獻。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在MP1000C誕生之後的3年裏,不斷改進的MP1000C/D累計為中國的各大銀行節約線路及設備費用達5億元人民幣,市場份額最終超過了80%。
於是,花欣在獲得了1000多萬元的原始資本積累後,毅然走下三尺講壇開始了創業生涯,與自己的妻子及現邁普製造廠廠長3人成立了邁普公司。
如果說1993年辭去教師職務讓電子科技大學少了一位年富力強的優秀教師的話,那麼此後十餘年花欣艱辛而不平凡的創業之路卻讓中國多了一位優秀的企業家,多了一家敢於在數據通信領域挑戰世界著名IT企業的優秀本土高科技企業。
專注:花欣不“花心”
有人曾這樣問過花欣:“你下海前可算是高知一級,待遇、機遇都相當不錯,為什麼會放棄這些而選擇下海創業呢?”他隻是淡淡地回答:“一切隻緣於我兒時的夢想——從小我就想當一個發明家,並樂於動手。我所認為的發明應該是那些實用技術的發明,而不是去發發論文談談想法什麼的,於是要將這些想法變成現實,我自然選擇下海。”聽起來真的很簡單,隻是完成一個兒時的夢想而已,但夢想到現實的過程卻漫長而艱辛。正是有了花欣的專注與執著才成就了今天的邁普。
從創立時期的3人隊伍到現在擁有1000多名員工;從單人研發到現在400多名高學曆資深研發團隊;從偏安一隅的自行車棚到擁有兩個西部IT標誌性建築;從立足國內單一行業市場到闊步30多個國家的10萬多個客戶節點……邁普已走過了風風雨雨的16個年頭。也許有很多次偶然,會導致花欣走上另一條路,但憑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放棄的精神,才開始有今日之明朗喜悅。
接近花欣的朋友都知道此人醉心於電子技術,經常鑽進他的研究室,就關上手機,除了他夫人,誰也找不到他。難怪成都市副市長郝康理曾這樣打趣花欣:“花欣不‘花心’,花欣很專一。”
花欣將這種“專心”植入了邁普的企業文化。在邁普文化中,有這麼一句經典之詞——“一厘米寬,一公裏深”。這是花欣用自己多年來的生活感悟總結出的。花欣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都會發現人們對每種產品都很挑剔,從外觀到性能等方麵,如此一來我們要做出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必然需要在一個點上專注下去,做得越深自然做出的東西越精。於是我們總結出,要找一個一厘米的點做出一公裏的深度來。”
一厘米寬,一公裏深,聽起來輕輕鬆鬆的一句話,但卻是說來容易做來難。曾幾何時,當多元化、集團化的時髦甚囂塵上,尤其是一些公司、企業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主業不行副業補,居然也能取得相當可觀的收益時,花欣也不是沒有動搖、彷徨過。但最後花欣還是拒絕了誘惑,堅持在自己最有優勢的領域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當同處四川的托普和鼎天被疑為資本運作和炒作過度的時候,邁普得到了相當的讚譽。但是,也有人稱其為保守。
在紛紛擾擾中,專一、專注的花欣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10多年成就億萬富翁夢的傳奇正在被人口口相傳,花欣已然成為許多人的財富偶像。
花欣的專注同樣也吸引了海外投資者的注意。2003年,總資產達10億元之巨的邁普第一次吸收外部股東。
當年6月5日,花欣與英特爾(中國)公司、香港指南基金、彙豐銀行基金(HSBC)和法國NBP投資基金舉杯相慶,這四家全球著名投資基金與邁普達成協議,一次性向邁普投資1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2億元)。很顯然,一貫低調處世的花欣尚不適應這種寶馬香車的陣勢,竟然親自上陣跑前跑後指揮員工布置桌椅、安排座位牌。
早在2000年,邁普就張羅著上市或私募,但一直沒有下文——也許這就是花欣不太善於出入這種“資本PARTY”的必然結果。對這場漫長融資談判過程,有人不禁將其喻為“邁普向國際資本市場的第101次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