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是長虹的快速發展的輝煌時期,在“以產業報國、民族昌盛為己任”的理念的號召下,長虹不斷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1992年,長虹彩電年產量在國內同行業中首家突破100萬台。1993年,長虹自行設計製造的技術最先進的大屏幕彩電生產線建成投產;與此同時,國產功能最全、性能最好的超平29寸彩電“紅太陽一族”係列產品批量投產,並由此掀起了國內長虹彩電的搶購熱潮。1995年,長虹彩電累計生產逾1000萬台。1996年,長虹“紅太陽一號工程”奠基。1997年,著落於國家級技術開發區的長虹家電城竣工投產,並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長虹成為中國彩電名副其實的第一品牌。
鄔江為長虹的發展忙碌著、煩惱著、快樂著。
1998年,在公司多元化的拓展中,鄔江敏銳地意識到環保產品將成為行業的發展方向,於是他果斷向公司建議並組織實施了從日本引進兩條生產能力為每分鍾300隻的5號和7號的高速自動化無汞堿錳電池生產線。不到一年項目實施完成,形成年產5億隻綠色環保無汞堿錳電池的生產規模。長虹一次堿錳電池也順利通過中國環境標誌認證,長虹成為中國電池行業首家通過“中國環境標誌”認證的企業,現已是我國重要的堿錳電池生產基地。
2000年5月,鄔江開始擔任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兼規劃投資部部長、技術中心主任,集公司規劃發展和技術研究管理重任於一肩。
走上管理崗位後,成為一個高素質的職業經理人就成為鄔江的目標。在長虹的21年,鄔江就像一個釘子,公司那裏需要他,他就義無反顧地釘在那裏,而且釘得緊緊的。
2001年9月,鄔江開始分管公司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及企業的運營管理等工作。
長虹由於是老軍工廠轉型而來,員工構成複雜,各種矛盾交織,對三萬多名員工的管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秉承公司趙勇董事長“員工滿意、顧客滿意、股東滿意”的企業經營理念,鄔江不為困難所懼,組織實施了每年為員工辦十件實事的滿意工程,有效地推進了企業文化的建設。同時他提出了人力資源管理是經營工作的理念,積極引進了西方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和績效考核製度,實現了集團人力資源工作的有效管理和提高。
在他看來,“人事管理既是科學,還是藝術”,“要不斷突破自己,敢於否定自己,才能有所創新,才能有所突破”。堅守著這樣的信念,鄔江漂亮地完成了從技術到管理的華麗轉身。
勇擔重擔,海外戰略領軍人
經過十年的發展,當“獨生子女政策”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後,1997年,長虹開始了多元化和國際化的又一重要的發展時期。
拓展海外市場,這條探索之路既有無限的商機,但也注定荊棘密布。2004年,長虹的國際化在美國市場付出了沉重的代價,10年來首次出現虧損,長虹的國際化進程也陷入進退兩難的泥潭之中。
2004年7月,長虹開始了堪稱長虹自建廠以來的最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管理變革,“三坐標”的戰略思想在公司的一個個項目中得以實施。產業鏈不斷向上遊延伸,圍繞3C技術的產業布局日趨完善,同時,海外戰略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不經曆風雨,又怎見彩虹
這一次,長虹在經過痛苦的調整後選擇了積極穩健的海外業務發展步伐。長虹決定利用珠江三角洲發達的工業生產配套能力和快捷便利的沿海交通條件,把長虹廣東中山生產基地打造成長虹海外業務的管理中心。
2005年,年屆不惑的鄔江在長虹工作已有17個年頭了。這時,打造長虹海外業務的管理中心這一重任又落到了鄔江的身上。2005年12月鄔江被公司派往廣東,兼任廣東長虹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這對鄔江來說又將麵臨一次各方麵巨大的考驗。
鄔江就這樣義無反顧和他的管理團隊一道,帶領3000餘名員工克服重重困難,用一年半的時間,圍繞“速度、質量、成本”理順業務流程,大力整合資源、夯實企業管理。2006年,廣東長虹實現銷售收入近20個億,出口銷售額2.32億美元,實現了建設長虹海外戰略基地的基本目標。
在廣東的一年半至今讓鄔江記憶猶新,“那段時間是我一生中最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階段,也是最忙碌和充實的一年半。我收獲了全方位的企業管理經驗,也培養了我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全新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