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有兩個核心應用:一個是升學,第二個就是就業。再以此積累客戶基礎,最後還要轉移到終身教育上。客戶可以選擇不同的教育服務,對應有不同的付費方案。
在信息極大豐富的現代,對於學習者來說,常常苦惱於究竟什麼樣的學習內容適合自己。安博通過專業的教育機構來幫助學習者篩選,根據每個人的弱項配送相應內容。也就是說,安博提供的並不是簡單的課件,而是一個服務引擎,可以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內容配送。做到這一切的背後,則是包括軟件研發人員和教育研發人員在內的強大支撐。如果說此前在AVANT!公司一直做著真正的芯片研發,如今,黃勁正試圖給教育領域植入一顆顛覆之“芯”。
為了讓教育領域的人認識新生的安博,黃勁先從學校切入,從2002年開始為他們提供技術平台,進行數字化校園的建設。2004年,安博逐漸將定位從“軟件公司”轉為“教育服務公司”,直接向學生提供服務,學校則從客戶變成了合作夥伴。黃勁表示,“所有的教學機構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像培訓機構、老師個人,都可以”。
樂天派的多麵手
不同於人們傳統印象中的技術博士,這位強調合作的創業者從小就有極為廣泛的興趣,並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15歲升入大學的黃勁,大一時便成為小有名氣的校園詩人,也因此被學生會的幹部挖掘,擔任起了宣傳部部長。讀研時,她繼續組織同學辦起了名為《研究生之窗》的校園刊物,每天都會采訪、約稿,忙得不亦樂乎。
博士畢業進入矽穀後,黃勁發起了很多的社團組織,閑暇時也總是忘不了寫點東西。她向記者透露,2000年時在美國完成了一部10萬字名為《尋夢矽穀》的文學作品。看到作品的出版社負責人激動地告訴黃勁,這部真實反映矽穀華人打拚生活的小說已經超越了當年的《北京人在紐約》,但立即發表必將成為讀者的遺憾、作者的遺憾。黃勁就把這部著作雪藏到了今天。“我要為這部小說加上續集,就講我們這些海歸回來創業的故事。”黃勁說。
創業的確不易。還好,天性樂觀的黃勁總能坦然麵對困境,“每件事情都有陽光和陰暗的兩麵,危機來臨時,最慘烈的事情發生時,我會看到最陽光的一麵,這也是曾經快樂充實的生活所賜予我的素質”。
回國之初,安博就遇到了不小的挑戰。按照黃勁的規劃,從矽穀帶回來的第一筆投資就是用於研發的,而第二步的擴展計劃需要拿到第二輪融資,但當時由於互聯網泡沫的破滅,全球投資市場極為低迷,公司的發展遇到了資金瓶頸。黃勁沒有因為這樣的突變而悲觀放棄,她一直強調這個挑戰也會給公司帶來好處,比如員工都知道了節省、控製成本。在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安博在2004年實現了贏利,到2006年華威、思科、集富等投資機構注資1000多萬美元時,安博已經自食其力很久了。
對於黃勁個人來說,回國初期最大的挑戰便是孤獨。由於家人朋友都基本在美國,國內已經沒有幾個能同她一起思考、一同分享的朋友了,喜歡打壁球的她回國後甚至找不到搭檔。但孤獨的另一麵就是結交新朋友的快樂,“回國8年,我現在幾乎忘記了我在美國生活過10年”。她非常享受新朋友圍繞的快樂生活。
幫助員工獲得成長
黃勁每次迎來公司新員工時都會問同樣一個問題:“我怎麼做能幫你成功。”她認為,每位下屬員工的成功就是主管的成功,希望安博所有員工都能互相支持,這樣才能齊心協力把教育服務的事業做到更好。
公司成立之初,黃勁就定下了全員持股製度。不論是司機,還是前台,隻要到了一定年限,就可以獲得公司的股份,而核心關鍵人員一旦入職就會得到相應的股份。在黃勁的眼裏,每一位員工都是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即使是一名再普通的員工也可以在眾人的支持下實現理想。
安博推出的教育點評網,用戶有什麼疑問都可以在網上進行谘詢或者得到點評。這個創意就源於公司一位1980年代出生的年輕員工。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其他同事及上級主管,很快就得到了肯定,相關部門在其想法的基礎上開發出點評網。一名普通員工的想法能在全公司員工的支持下得到實現,每天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用戶都在使用這個創意的成果,對於這名員工來說,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激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