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的大學本科學習,作為同班年齡最小的他,一頭紮進大學知識的海洋裏,如饑似渴地吮吸著知識的營養。1982年7月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原電子工業部第33研究所,從事軟磁盤的研究工作。憑借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虛心地向前輩師長們學習請教,在短短三年時間,他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並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幾年的工作實踐中,他很好地把學校的理論知識和工作實踐相結合,運用得恰如其分。大學所學的知識經過實踐的檢驗,使他的視野得到了拓展,思想有了新的升華。成就一番事業的雄心壯誌被他執著的追求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不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績,他要向新的人生高度攀登。誌向和腳踏實地總是相影相隨,他開始了新的人生思考,要有新的進步,還是要從最實際的地方起步。感到自身不足,他覺得有必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憑借著北方人率直的性格和闖勁,憑借著對自我人生和事業的新思考,他又一次選擇了自己的奮鬥目標。1985年8月,他又如願考入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攻讀電磁場理論專業。可以說,在當時,碩士研究生的學曆已經是一種新的高度,期間隻要認真學習,畢業後找個好工作根本不成問題,關鍵是還可以讓自己放鬆一下。可他卻不和常人一樣的思考、行事,一句話:誌不在此;拿到碩士學位後,他半點沒有鬆懈,而且繼續努力,再次憑著紮實的文化和技術理論基礎,以優異的專業知識和出色的個人能力,在1988年考取了劉盛綱院士的博士研究生,繼續攻讀於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物理與器件專業,為他以後的工作及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文化理論基礎。
1991年7月,尋培玨圓滿完成了博士生學業,取得了當時稀有的博士生學位,可以說是最高的“高材生”。國內的多個高等院校向他發出了邀請,同時也有出國繼續深造的機會擺在他的麵前。但是,不甘平庸的他,再次超越自己,懷著一顆創一番事業的雄心和抱負,隻身來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投身於經濟特區建設中。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各種物質條件還非常差,作為當時在深圳還是鳳毛麟角的博士,尋培玨進入深圳德達磁技術有限公司,擔任開發部經理。但當時的待遇卻隻有幾百元一個月的工資,住的是外來人員的臨時安置區——鐵棚房。夏日炎炎,蚊蟲成群;冬天冰涼,每逢外麵下大雨,屋內就下小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並沒有澆滅他渴望在經濟特區幹一番事業的激情。
理想和現實往往是有差距的,事業上的不順利,讓他開始了新的思考。1993年,時逢賽格集團新的領導班子上任,急需人才的集團領導看準了已經準備到高校任教的尋培玨博士,讓他進入了當時高新技術產業的電腦磁盤製造企業,當時也是中國軟磁盤生產的領頭軍——資源磁電有限公司,擔任副總工程師。由於當時受歐盟對中國軟磁盤實施反傾銷政策的影響,加上國內同類產品生產廠家的一哄而上,造成無序競爭,形成了惡性循環,企業經營十分艱難,市場萎縮,財務緊張。1994年初,為扭轉公司危機局麵,尋培玨博士臨危受命,接任公司總經理,一手抓市場恢複,調整經營策略,使業務得到恢複;一手抓資產清理,對遺留的經濟問題進行清理,最大限度地爭取經濟利益,為公司換回了上百萬美元的出口經濟損失,使得資源公司一度出現轉機。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他用自身具備的紮實的文化理論和執著的事業心勇敢麵對,一個成功企業家的風範嶄露頭角,為他日後在節能燈照明領域大獲全勝積累了寶貴的人生經驗。
作為行業內高學曆的專業人才,尋培玨還擔任中國磁記錄行業協會軟磁盤專業委員會主任,多次主持召開行業協會會議,調和無序的行業競爭,為行業創造穩定的發展局麵,以真誠贏得了同行們的尊重。
由於軟磁盤產品在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也隻是一種過渡性產品,市場需求越來越小,企業生存越來越難,公司轉型已沒有能力,尋培玨博士審時度勢,果斷地關閉公司,完善了多種法律手續,為集團、為國家避免了更多的損失。
1998年底,幾乎失業的尋培玨走到人生事業征途的最低穀,但他並沒有消沉下去,已近不惑之年的他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英雄總會有用武之地!我可以從頭再來!市場不同於學院,經營不同於學習。對此,尋培玨有著十分理智和清醒的認識,他用一雙碩大的雙腳,堅實地踏在深圳這塊改革開放的熱土之上,勾畫著美好、充實、向往的人生藍圖。事實證明他是對的。他現在經營管理的深圳深愛半導體有限公司已在國內綠色照明行業成為名列前茅的明星企業,國際節能燈照明行業也開始出現深圳深愛半導體有限公司的身影。藍圖成為現實,願景開始展現!這樣的成功除了尋培玨本人,誰還能說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