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黨委書記兼所長劉濟東校友
劉濟東,1960年生,漢族,1975~1978年7月,就讀山西大學附中,任團支部書記;1978年9月~1982年7月,就讀電子科技大學,任團支部書記;1982年8月至今,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曆任助工、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長、所長兼黨委書記;1987年9月~1988年2月,在中央黨校國家機關分部進修;1999年12月至今,兼任太原風華信息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等職務;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太原風華信息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即使是在高新技術企業雲集的太原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風華信息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原風華公司)也顯得格外引人注目:2006年,太原風華公司被國家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確定為103家全國首批創新型試點企業之一,2008年7月被確定為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2009年12月,科技部、財政部在北京聯合召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實施十周年總結大會,太原風華公司榮獲“優秀企業”稱號。
如果說太原風華公司是山西科技企業自主創新路上的一支出色的國家級團隊,那麼,兼任該公司董事長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以下簡稱二所)所長劉濟東就是這支團隊的領路人。是他,帶領著二所和太原風華公司走出一條科技創新與產品研發結合的新路子,為推動我國電子裝備製造業的發展付出了艱辛的汗水。
勤奮學習,敢於嚐試
1977年,國家恢複高考,這對正在山西大學附中讀高二的劉濟東來說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第二年,劉濟東在選擇報考學校時,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畢業的哥哥給他推薦了自己的母校。“這是一所很不錯的學校,計算機係在國內很有聲譽。”在哥哥的影響下,劉濟東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從山西來到了四川,走進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就讀於我校計算機係計算機工程專業,開始了他難忘的大學生涯。
來到成電,這裏良好的校風以及嚴謹的學術氛圍深深地感染著劉濟東。他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努力地學習。當時,學校並不要求學生必須上自習,但劉濟東和班上的同學們每天都早早地起床早讀,晚上也要自習到很晚才回到寢室。即便到了周末,也顧不得休息,抓住一切時間學習,絲毫不敢懈怠。
由於曆史條件和時代際遇的原因,當時很多人的英語基礎不好,劉濟東也不例外。為了學好英語,沒有錄音機的劉濟東隻好用收音機調收短波信號學習外語。剛恢複高考,各種條件及參考書比較缺乏。為了學好數學,他往往做完了教材上的習題還覺得不夠,和同學們到春熙路的舊書店買來一些參考書,利用課餘時間進一步鑽研……在劉濟東眼中,每一門課都有它的用途。“‘書到用時方恨少’,將來工作時說不定哪天就用到了,所以每一門課程都值得認真學習、熟練掌握。”
大學期間,劉濟東非常喜歡動手做一些東西。在當時的實驗條件還很簡陋的情況下,他就憑借在《數字電路》《電路分析》等基礎課程中學到的有關知識,和同學一同設計製作了計算機的控製部件。通過這種動手能力的訓練,使他對CPU、對計算機都有了深入而係統的了解,也使他對計算機應用領域愈發好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