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從業務員到行業領袖(3)(1 / 2)

為員工成長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環境。他大膽改革用人製度,堅持“優中選優”的原則,實行中層幹部競聘上崗、一般員工競爭上崗,鼓勵管理部門員工向業務一線流動,在公司內部營造“想幹事、敢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工作氛圍,大幅度提高員工的執行力,確保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李敬和始終把維護員工利益、尊重員工權利、關愛員工健康放在首位。製訂並嚴格實施企務公開實施細則、員工福利管理製度、補充醫療保險製度,住房公積金等一係列涉及員工切身利益的規章製度,不斷改善員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每年組織在崗和離退休人員進行體檢,要求員工上班時間每天做兩遍廣播體操。逢年過節,上門看望慰問年長者和重病困難人員。創辦職工俱樂部和職員會所,為員工提供文體娛樂場地和健康飲食。這些舉措,大大增強了員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扶弱助困,關愛社會。在李敬和的率領下,中電投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有關部署,在扶貧幫困、助學助教、抗災救災等各方麵,都起到表率作用。公司熱心公益,慷慨解囊,在貧困山區捐建希望小學、為貧困地區學校捐電腦、為西北貧困鄉村捐電視機、為汶川地震捐款捐物。2008年5月汶川地震發生後,李敬和立即給受災員工發出慰問信,連夜上門看望從災區來深的員工家屬,除發動投資企業和員工為災區捐款外,還撥出10萬元專款救助受災員工。

誌存高遠,行業領袖

2005年3月,李敬和當選深圳市進出口商會會長,挑起了為深圳進出口企業服務辦事,促進深圳外貿有序發展的重任。深圳有3萬多家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涵蓋全市各行業、各類型、各所有製,李敬和的舞台更大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從大企業老總到行業領軍人,從打理一個企業到帶領一個行業,李敬和持續積累了23年,可謂厚積薄發,實至名歸。會員們手中的選票沒有投錯人,市政府也放心了。

李敬和是深圳市進出口商會正式實現“民間化”的首任會長,按照深圳市政府對行業協會“民間化設立、市場化運作、規範化管理、國際化標準”的要求,竭誠為會員企業服務,加強政企溝通、促進銀企合作、開展企業聯誼、拓展國際市場、為會員企業排憂解難,努力為深圳進出口企業與相關政府管理部門搭起聯係、溝通、理解的橋梁,開創性地做好進出口商會的各項工作。由於工作出色,成績突出,2008年7月,又全票當選連任商會會長。李敬和2005年當選商會會長時,商會有100多家會員,這些企業的進出口額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30%左右。四年多來,深圳進出口總額在快速通道內迅速攀升:2005年突破1500億美元,2006年突破2000億美元,2007年突破2500億美元,2008年接近3000億美元。這其中,會員企業進出口額占全市進出口總額上升到50%,為實現深圳進出口連續16年居全國大中城市榜首作出了重要貢獻,李敬和領導的商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李敬和經常深入企業調研,及時了解企業在進出口業務方麵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排憂解難。為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出口成本,他提出“建立會員企業違規擔保製度”,得到了深圳海關的支持,如今已成為一項常規製度,深受企業歡迎。

李敬和帶領會員企業走出去,學習借鑒國內外同行的經驗,尋找新的商機。根據深圳市進出口行業在WTO過渡期麵臨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組織海關、國稅、商檢等部門和骨幹企業代表赴歐考察,學習歐洲各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對進出口行業的管理方法、管理製度及管理經驗,為深圳進出口行業提供借鑒。代表商會會見美國商務部代表,商討加強雙邊貿易往來與合作問題。同時,率領深圳市進出口商會考察團先後考察了梅州、河源等多個地市,考察當地投資環境和開展經貿洽談活動,促進會員企業與周邊地區的合作與交流。

李敬和與海關、稅務、商檢等業務主管部門保持密切聯係,攜手共推深圳企業擴大出口。以商會會長的身份,與海關密切配合,積極推動“客戶協調員製度”實行分類通關監管製度的落實,使客戶協調員企業從2005年的15家試點單位增加到2006年的60家企業。客戶協調員製度對企業來說就是一種無形的資本,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顯著上升,給企業帶來了好的生意、好的效益。同時,全力配合深圳海關推出的無紙通關業務,為促進深圳加工貿易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好的通關環境,受到加工貿易型企業的普遍歡迎。全球金融危機,深圳的企業出口麵臨挑戰,李敬和急企業所急,想方設法全力支持企業出口,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他代表商會與深圳海關企管處共同簽署《規範企業管理促進企業發展合作辦法(暫行)》,通過進一步優化通關和營商環境,搭建起海關、商會、企業之間的三方互動配合機製,提升了企業擴大出口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