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彭澤忠借用在矽穀辦企業的經驗,找國外的風險投資公司,並不久便順利地與美國諾基亞及新加坡、中國台灣等地的風險投資公司達成了合作。
“建IC或矽片生產廠的投入相當大,待市場不斷做大時才考慮建廠”。彭澤忠稱公司2009年還計劃融資1500萬美元。
目前,存儲器在DVD、數字電視、IC卡等方麵有廣泛應用,在美國有幾十億美元的市場。而且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優勢,而美國矽穀是世界高新技術的發源地,故彭澤忠的公司在矽穀可不斷緊跟技術新潮流。另一方麵,美國競爭者多,經營成本也較高,所以彭澤忠又選擇了在綿陽開發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不斷拓展國內市場。
“這樣,矽穀的高新技術成果與國內的資源優勢、巨大的市場潛力就能有效地結合到一起。”彭澤忠稱長虹每年要進口1億美元的集成電路存儲器,而在家電微利時代且國外存儲器價格較高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是長虹必然考慮的問題。於是彭澤忠向長虹展示了自己的存儲器樣品,因其質優且具有價格優勢,長虹表示出了極大興趣。
而作為矽穀旅美博士企業家協會負責人,彭澤忠還計劃把更多的矽穀人才和風險投資引進綿陽。
至於矽穀和國內科技園區的環境區別,彭澤忠認為矽穀幾乎是美國高科技企業自發集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在矽穀,政府不在意技術和資本,更多的是幫企業做一些集中采購、小資金支持的工作,同時在風險投資、法律援助上做一些配套建設。因此,矽穀更多的是按市場規則,對企業進行開放式管理,讓企業“自生自滅”。而國內的高科技園區建設政府投入較多,且看重技術和資本,相應管得要多些,並靠一些政策等力量來推動園區的建設發展。彭澤忠稱,這是因地方實際情況不同而形成的差別,企業要因地製宜。
千挑百選定綿陽
“除大女兒留在美國讀大學外,年初我把愛人和兩個小孩都從美國接到綿陽來安家了。”2002年12月26日,彭澤忠在他的辦公室接受記者專訪時,對公司在綿陽發展的前景表示出了堅定的信心。
但據了解,彭澤忠回國選擇辦公司的地點時跑了許多城市,且最初考察的並不是綿陽。彭澤忠坦言:“早在1995年我就想回國辦公司,因為美國矽片的研製成本相當高,而國內發展又快,且呼喚海外學子歸國創業的熱情也相當高。但選項目落戶地要慎重,這關係到項目的發展前景。”
考慮到國內東南沿海高科技產業相對較成熟,從1995年開始,彭澤忠帶項目回國先後到上海、大連、蘇州、廣州等地進行了曆時兩年的考察,順便也考察過北京、哈爾濱、長沙、鄭州等地。
1998年,彭澤忠在上海辦了一家信息開發公司,做網絡產品、IC設計等。“在上海建公司隻是投石問路”,彭澤忠說,這為他積累了經驗。他發現公司在上海的運營成本還是比較高。
接下來,彭澤忠想在成都高新西區落戶,直到考察綿陽後他改變了注意。
2000年底,彭澤忠應邀參加2000四川海外專家學者懇親暨科技經貿合作洽談會時驚奇地發現,綿陽與矽穀竟有許多相似之處:綿陽現有兩院院士20多名,6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40多所獨立科研院所及17萬各類科技人才,有亞洲最大的風洞,有長虹、九洲這樣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另外,綿陽交通便利、環境優美、高新區辦事效率高,被國家有關部委稱讚為“綿陽模式”。“甚至,綿陽到成都與矽穀到舊金山均是約一小時的路程,且綿陽為留學人員提供的條件比上海等地還要好。”
彭澤忠和他的芯片開發團隊
2001年7月,原科技部部長徐冠華考察綿陽科技城,與彭澤忠促膝長談,堅定了這位世界著名的高科技領軍人物回國發展的決心。2001年9月,注冊資金1000萬元的凱路微電子有限公司在綿陽高新區成立,研發當今世界最先進的不揮發存儲器芯片,彭澤忠任董事長、總裁。9月底,他與信息產業部24所前所長、中國資深半導體專家巫向東共同創立四川綿陽凱路微電子公司(以下簡稱凱路公司)。2001年12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專程考察綿陽,對他及其XPM技術表示強烈關注和大力支持。
蒸蒸日上
凱路公司以彭澤忠博士的XPM專利技術為基礎,主營國際先進的不揮發存儲器(Non-Volatile Memory,NVM)及其應用產品。
凱路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員和技術團隊,由在矽穀地區著名IT企業工作多年的海外學者和國內具有知名企業背景的高級技術、管理人員組成(如前信產部24所前任所長、華為公司前資深工程師、阿爾卡特公司前資深工程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