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研發工作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1998年,劉永言自主研發的第一批變頻器成品橫空出世,並著手創建“森蘭”品牌。森蘭變頻器建立了自主知識產權體係,擁有擬超導技術在內的十幾項專利、專有技術。飼料行業的巨頭希望集團造出了變頻器,這些產品能不能賣出去呢?劉永言選擇了將變頻器試水上海,想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試探市場。成功了!森蘭變頻器走出了艱難的第一步,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1998年,森蘭變頻器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2002年,成為中國變頻器十大品牌之一;2005年,森蘭成為國產變頻器第一品牌。
“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是不容易的。即使去做一個很小很小的東西,都需要全方位的知識。”回首多年創業的過程,劉永言說,“創業需要從別人沒有走過的叢林裏發現一條捷徑,很少人能走出去,大多數同路人都迷失、失敗了。”
森蘭變頻器因牢牢掌握核心技術而迅速崛起,但劉永言如何能在這個充滿暗礁險灘的環境中迅速搶占市場呢?
大陸希望采取的策略是增加產品品種,盡力為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從而實現個性化服務。在國內的變頻器市場中,生產廠家各有優勢,有的長於小功率變頻器,有的長於大功率變頻器。而森蘭的產品線從最小的0.4千瓦到最大的400千瓦,形成了覆蓋高、中、低端市場的五大產品係列,產品線最為齊全。
變頻器被廣泛應用於石化、紡織、印染、電力等行業,標準化生產的變頻器無法滿足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特殊要求。能不能為客戶定做變頻器,真正做到個性化服務呢?
森蘭把產品按照不同行業劃分成不同的型號批次,技術隊伍按照不同行業,分割成不同的項目組,針對每個行業的特殊需要,量體裁衣。而為了控製成本,變頻器行業的跨國巨頭往往不願意在長途跋涉到中國後,拚搶這種定製式的生產,這讓森蘭占盡先機。
1999年,森蘭變頻器剛剛推向市場。當時,被譽為浙江第一村、以印染企業為主業的航民集團,所用變頻器全部采用外國名牌,但卻經常出問題。經過調查後發現,印染行業溫度高,濕度大,針對標準環境生產的國際名牌無法在這種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正常運行。國外產品不是不好,而是水土不服,不適應這裏的生產環境。遇到這種問題,即使廠家能夠不厭其煩地維修,客戶也不能忍受修修停停、停停修修帶來的麻煩和損失。於是,航民集團要求對方修改產品。但這些國際大公司產品都是統一標準、統一價格的,修改需要報國外總部,而且一改整個產品係列都要改,周期長,費用高,更根本的一條是,對方根本不願意為了區區一個客戶大動幹戈。
森蘭的機會就這樣來了。價格不變,所有變頻器全部根據航民集團高溫高濕的生產環境專門設計。問題就這麼一下子徹底解決了。客戶非常滿意。
重慶一家電廠,原來也全部采用國外某知名變頻器。森蘭找上門去,對方理也不理。後來,這個國際知名的變頻器也是老出問題,換了又壞,壞了又換,不堪其苦的電廠不得提出:如果變頻器再壞,就要廠家賠償由此帶來的一切損失。對方拒絕了。沒想到森蘭卻同意這個要求。因為,森蘭通過調查發現,電廠的問題並不是變頻器造成的,而是周圍有電磁幹擾。針對該企業的實際情況,森蘭對產品作了相應的改進,就解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