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與產品緊密結合,森蘭服務網絡的特色還在於快速響應。在森蘭的倉庫裏,常年存有3000台動態平衡機,其中包含森蘭全係列產品的各種型號。而森蘭生產車間的生產計劃則根據倉庫庫存的波動製定,當倉庫中缺少某種型號的產品,生產車間立即著手生產。這個倉庫則直接與森蘭各地的銷售和服務網絡掛鉤,隨時向各地發送成品。
“現在提起服務,最頂尖的國際變頻器企業,也隻能說‘我們做得不比森蘭差’,但絕不會有人說‘我們的服務比森蘭還要好’。”
1992年至今,由劉永言帶領的“大陸希望集團”現已形成以高科技為主業、高星級酒店投資與管理和工程建設為兩翼的集團產生結構。希望集團經過十幾年的打造,已引起世人矚目,先後獲得“中國飼料工業百強第一”“中國最大私營製造企業百強第一”“中國最大民營企業500強第一”“中國民營科技企業工資總收入百強第一”等榮譽。這就是劉永言再創業寫下的輝煌。
關於人生:不是科學家,是博學家
“我不是一名合格的企業家,我不是一個專業的研究員,更不是一名詩人。”2006年,電子科技大學校慶之際,劉永言回到母校,向師弟師妹們這樣評價自己。“如果非要形容自己,我更願意做一名‘博學家’。”他說。
“相對科學來說,我更喜歡博學。”劉永言解釋說,“如果隻講科學,你會鑽牛角尖,鑽很深。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光有科學沒有博學,很難在關鍵環節突破。所以說,博學才是一種人生財富。”
為了達到博學的目標,劉永言沿襲了少年時代的好習慣,喜愛博覽群書。他的辦公室其實就是一個大書房,巨大的書櫃裏塞滿了各種電子科技書及其他書籍。一張三人座的沙發,由於書堆得太多而隻能容一人坐。無論劉永言有多忙,他每天都要抽一兩個小時看書。“無論到哪裏,手上要是沒有一本書,心裏就會像貓在抓一樣。”劉永言感慨地說。
希望集團的廠區,路麵清潔幹淨,四季鮮花盛開,使職工感到心情愉悅。雖然做化工類產品,“我們卻是零排放,清水比進來時還幹淨”。既做企業,又醉心科學的劉永言也有他的痛苦和困惑。“企業和科學是不一樣的,要麵對現實,創造價值,還要養活這麼多人,讓大家過得很好。”劉永言回憶起多年來的經曆,不禁感慨,“既做科技工作者,又做企業是很難的,有時候不得不忍痛割愛,把很多很好的創意束之高閣。”
在與大學生們交流創業問題時,劉永言也提到了博學對創業的重要性。他說:“創業首先需要以一門深入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而且對與之相關的其他領域知識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次,創業需要有一定社會經驗的累計。需要到社會中去摸爬滾打,需要日積月累不斷豐富社會閱曆。靠偶然機會一夜暴富,那不算成功。”
“即使像我們這樣千錘百煉的,也會失敗。”劉永言說。麵對失敗和挫折,劉永言也會揮筆成詩。第二天,他又會重新振作,繼續奔跑在創業的路上。
“寫詩是我的小甜點。”劉永言如此幽默地說,“文學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情趣。它可以調節我的生活,有時甚至能激發自然科學方麵的創造。”
“深秋,達古冰川河穀。藍天白雲,彩林雪峰,雪馬冰河,人在畫中。”《達古金秋行》有色有物靜動交融,字裏行間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一道金色的閃電,劃破南國沉悶的夜空,臨空爆炸的驚雷不及掩耳,以排山倒海之勢摧枯拉朽,回蕩於天地之間。遍及原野的秋蟲交響曲,頃刻間消失無蹤。”文字之間透露出詩人真摯而濃烈的情感。
“曆盡優勝劣汰的洗禮,生物圈已是滄海桑田。地球驕子——人類的誕生,是物質和時空的升華,是運動和生命的禮讚!”《藍色地球村》表達了劉永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