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星爍爍耀華章(1)(2 / 3)

他到糧站打過短工。暑假期間,冒著酷暑,頂著烈日,他和糧站職工一起翻曬糧食,挑擔扛包,什麼苦活累活都幹……

生活的艱苦,勞動的重壓,沒有把少年黃代培壓垮,反而更加磨煉了他的意誌,鑄就了他不畏艱苦、堅韌執著、剛毅果敢的性格,培養了他樂觀向上、主動進取、永不服輸的精神。這種個性和品質,成為他後來能夠一步步邁向成功之路的重要因素。

1959年,17歲的黃代培考上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訊係。

剛進大學,就趕上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生活條件依然十分艱苦。雖然享受全額助學金,但每個月的全部生活費也隻有兩元錢。經濟上的困窘並沒有難住這位能吃苦頭腦又靈活的學生。從大一到大五,5年時間他沒有買過一本書,沒有買過一個練習本。需要看書的時候,他就泡在圖書館裏;記筆記、做作業,就找來糧站裏廢舊的表格,訂成冊在背麵寫字。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他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級名列前茅。大四升大五的時候,學校在沒有預先通知的情況下,進行了一次突然襲擊式的綜合測評,並根據測評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一類同學將安排到外地實習,二類同學則繼續留校上課。黃代培是班上少數幾名到外地實習的一類學生之一。

黃代培在成電讀大三時的照片

回想自己學生時代走過的路、吃過的苦,將軍認為,生活的道路上,任何困難曲折都可以化為成功的階石,所有艱苦磨難都可以變為人生的財富,關鍵在於你如何麵對。他說:“古話說,‘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吃苦,並不是為了要做人上人,而是為了給國家和人民做點事情。艱苦是磨刀石,隻有吃得了苦,方能成得了事。”

德智才藝全麵發展

郝誌誠,當年黃代培在資中一中讀高中時的班主任。提起自己這位得意門生,郝老師自豪愉悅之情溢於言表。“振羽拂日追鴻鵠,投筆從戎戍海疆。銀燭熒熒明陋室,金星爍爍耀華章”。這是郝老師與黃代培闊別重逢時所賦《師生喜聚?為黃代培賦詩》中的幾句。

回憶黃代培中學時代的表現,郝老師說:“他不是一個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生。那個時候,他在我們班上,既聰敏好學,平時又有幾分調皮。”究竟如何“調皮”?郝老師語焉不詳。據他的幾個同學和親友介紹,他的“調皮”主要表現在“貪玩”上。他愛好廣泛,文娛、體育、繪畫樣樣都有兩下子,籃球、排球、足球、遊泳門門都有所涉及。十六七歲時,他已是資中縣足球代表隊的前鋒,還是經常執法縣級重要籃球賽事的國家等級裁判。

上了大學以後,黃代培更加注重全麵發展。學習上,他把工夫都用在課堂裏。課堂筆記經常被同學當成範本傳抄,作為考試前複習的“葵花寶典”輾轉傳看。業餘時間,他揚自己多方麵愛好之長,熱心各類社會活動。從大學一年級到五年級,他一直是校足球隊前鋒,係籃球、排球隊主力。在校田徑運動會上,多次奪得100米、跳遠等項目的前3名。實習時曾代表工廠出戰,打破過寶雞市100米紀錄並保持多年。他擔任過係文工團團長。不僅會拉二胡、吹笛子、吹口琴,還擅長自編自導自演舞蹈、話劇、表演唱等節目。由他編導的舞蹈《青春之舞》、表演唱《領工資》,在學校比賽中獲得過一、二等獎。他在班上擔任過宣傳委員、學習委員、文體委員、課代表……班級辦板報、出牆報、寫標語、畫插圖,他都是骨幹分子。30年後,已成為將軍的他,曾在北京指揮陸海空將軍合唱團,要是溯源的話,其源頭應該是成電吧。當然,這是後話。

大學畢業前夕,係裏主管畢業生分配的馬老師曾經找他在學院沙河邊促膝長談。馬老師鼓勵說:“雖然你的學習成績不是班級最拔尖的,但你懂得全麵鍛煉自己,全麵發展自己。相信你將來會是最有出息的。”馬老師一番語重心長的話,令黃代培十分感動,也給了他極大的鼓舞和信心。

多年後,回想起大學生活,將軍對這次談話仍然記憶猶新。將軍說:“那次談話後我思考了很多,對於五年學習生活作過認真總結。我認為,大學階段主要是打基礎,重點在知識和能力的結合與轉化上多下工夫。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具備很強的適應性和發展潛能。一個大學生,不能光追求學習成績,而應當注重德智體全麵發展。不然的話,知識再多,德不好、方向不對,對國家沒有多大好處;德智都好,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將來也不能很好地報效祖國。衡量一個優秀大學生的標準,應當是既有愛國之心、報國之誌,又有建國之才、效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