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本書的人物群像。本書的男人們個個都是大湘西的純爺們,老大賀文慈被湘鄂邊山民稱為“及時雨”,16歲怒打金錢豹,有武鬆打虎之勇力;三十步內,槍打人夾在褲襠下的吹火筒,子彈穿筒而過,人卻毫發無傷,槍法又何其了得!老二何子林,外號“活扁鵲”,醫術了得;老三李登顧,外號“三篾匠”,手藝了得;老四周興懷,外號“一隻鏢”,武藝了得;老五趙金輝,外號“鎮山虎”,匪氣了得;老六巫豪,外號“猴子”,智商了得;老七童文安,外號“鬼頭刀”,刀法了得;老八賀教之,外號“舍命王”,忠勇了得!這大湘西的八大純爺們野雞山結義,四門岩舉旗,芭茅溪拖隊,袁家界趴壕,縱橫桑鶴邊境十萬大山中,官見官怕,匪見匪跑,民見民喜,何其雄哉!何其快哉!再看本書的女人們,賀香姑大姐追隨賀龍,鬆柏千年不落葉,君子萬年不改心,智勇雙全,堪稱湘鄂邊女中之豪傑;向登蘭本大戶人家女子,為真愛背叛家庭,逃婚於荒山野嶺,敢嫁仇人之子賀文慈;李金蓮為革命、為丈夫頭可斷血可流,主義不可丟;張英為湘鄂邊遊擊大隊護旗血染吊腳樓;向元姑為保護賀家子弟免遭屠戮,削青絲出家道觀……湘西巾幗,何讓湘西須眉?李康學先生為我們塑造的大湘西人物群像,讓我們想起梁山上的忠義堂,想起縱橫江湖、快意恩仇的一百單八將。隻有在大湘西,深山裏,密林中,溪穀間,幽洞中,才盛產如此雄強霸蠻的男人們與如此深情火辣的女人們!
最後看本書的民族風情畫。李康學先生在筆走龍蛇的時候,同時記錄了已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桑植民歌,再現了桑植白族的本主崇拜。對土家族的民族風情,李康學先生更是潑墨重彩,土家族的育兒習俗踩生、洗三和竹米酒,土家族的婚俗哭嫁歌,土家族的生活習俗上梁歌,土家族的宗教習俗梯瑪神歌,如展玩中國畫中的手卷或冊頁,李康學先生都一一向我們展示,使讀者如觀情節起伏的電視連續劇。李康學先生還巧妙地運用桑植方言為本書增色,如“慣使”,如“朗門幹”,如“拐長夥”,如“逮他幾家夥”,如“下個惡火價錢”……讓我這個遠在京都的出版人讀來如聞鄉音,如回故土,頓生些許親切感,親近感!
古詩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湘鄂邊遊擊戰,就是中國革命史上星星點點的“野火”,雖未入軍史國史正冊,但野史長存。本書,竊以為,乃是一曲湘鄂邊遊擊隊之歌!
(原載張家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