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張家界》不僅有向王天子和白玉蓮的傳奇。還有覃垕王的傳奇……超古越今,是康學先生的所向,耐人尋味,回味無窮,百讀不煩是康學先生的創作追求。
(原載張家界日報)大湘西你在哪裏???——大湘西係列作品編後記覃代倫我的心,隻有我的心,親愛的故鄉,它是你的。
——引自黃永玉《一路唱回故鄉》
當湘西人黃永玉帶著他的詩與畫,宋祖英帶著她的歌一路唱回故鄉時,我,一個從湘西大山裏挑著鋪蓋卷走到京城的“鄉巴佬”,一個非著名的桑植籍的土家漢子,一個同樣非著名的民族出版人,拿什麼奉獻給你——我親愛的大湘西?
讓我把時間倒回到2002年夏天吧!
那一年,我回湘西省親,在張家界市拜訪我和我父親覃葛兩代人的文友李康學先生,在一個名為“大湘西酒家”的小餐館裏,白族作家李康學和湘西旅遊文學土著作家流雲,還有我,光著大膀子流著大汗吃著鼓起牛卵子大泡的湘西火鍋,大碗喝著火辣辣的包穀燒,討論著李康學老師的新作《湘西演義》。流雲說:“書名還是叫《大湘西演義》吧,曆史地理中的湘西有二十四個縣,包括現在的張家界、湘西州,還有懷化市和常德市的一部分,比現在的湘西州大多了。”我立刻應和道:“這個書名好,把大湘西百年近現代史都包括了。如果我們再配上照片,圖文並美,書肯定好賣。”李康學老師是個急性子,馬上打電話叫來了張家界知名攝影家羅兆勇先生,四個人邊吃邊喝邊吹,很快就把書的體例框架搞定了。書用章回小說體,像《三國演義》那樣寫大湘西近代史,有人物有故事有高潮有結局,大湘西人肯定愛看。羅兆勇和李康學當時就決定到大湘西二十幾個縣跑幾趟,按曆史線索拍些實景照片插在書中,讓大湘西以外的讀者不僅讀文而且讀圖也有美感。於是,一本書的構想就這麼在大湘西的小酒館裏落地了。
三個月後李康學寄來修改過的書稿,羅兆勇寄來幾百張大湘西照片。我抽看了幾章,感到大湘西的曆史和大湘西的文明沉甸甸的厚重。於是,立即安排我們室的美女編輯姚曉丹老師責編,我根據李康學老師新的寫作計劃,還給叢書取了個名字“大湘西三部曲”,《大湘西演義》是第一部曲。根據一個湘西人對大湘西的感悟,我本人為近百張插圖配了文字說明,請北京有名的書裝設計師楊群先生設計了封麵前環和正文版式。姚曉丹老師責編,我複審,我們聯手按精品書標準打造《大湘西演義》。2003年,首印10000冊,我心中開始有些忐忑,湘西人會認這個湘西人寫、湘西人拍、湘西人編的東西嗎?沒想到半年不到就賣光再版了。全國30多家報紙熱評此書,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後來李康學老師將此書改編成30集電視連續劇《湘西風雲》,還通過了國家廣電總局立項,這當然是後話了。
《大湘西演義》一炮打響,鼓舞了李康學、羅兆勇和我,我們三個湘西人組合,按照《大湘西演義》的編寫模式和裝幀風格,我們在2004年推出二部曲《大湘西匪殤》。這本書我定位在“大湘西強人和大湘西美人的綠林傳奇”,稿子由我愛人於玉蓮擔任責編。她是地道的蒙古人,蒙文名哈斯其其格,祖先成吉思汗騎著馬揮著刀彎弓射著雕一不小心征服了半個地球。我故意對她說:“你要想當好‘壓寨夫人’,先給老子編好《大湘西匪殤》。”
她一聽就來神了:“幸虧你隻讓我編編書,沒讓我住在湘西山洞裏,你這渾小子真是一個沒被文明洗禮的‘土匪’”。我一笑置之。“文明洗是洗了,但沒洗幹淨喲,你這個成吉思汗的子孫,就認命吧。”書出來不久,有人居然說我要給湘西土匪平反。我回道:“屁話!你知道什麼是土匪?你小子看湘西土匪,完全是二分法。兩隻眼睛看土匪你他媽肯定看不準,容易看歪了看偏了看扁了。你要用三隻眼睛看土匪!你讀一下老子寫的《出版導言》,你就讀懂湘西土匪了。”外人不懂湘西,更不了解湘西曆史上的土匪,好在湖南人還懂。不久湖南政法頻道聯係上李康學和我,根據此書拍了五集專題片,電視一播,影響就造出來了。好在至今沒有好事者告我狀,心中暗暗慶幸分寸拿捏得好,所謂好人一生平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