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解放軍對湘西土匪的圍剿(11)(1 / 3)

《走玩大湘西》以八山七水六洞十三城貫穿全書,另加史跡覓蹤二十一篇美文、情係故園二十餘篇文章等,同時插鍾以福、胡衛衡精彩迷人的攝影圖一百餘幅,堪稱文圖並美的旅遊佳作。加上引人入勝的文字描述,給人以知識,給人以力量。是讀者的知心朋友。

書中寫山的文章代表作是《鬼斧神工天子山》。在作者的筆下,狀寫出了此山的博大、深厚、險峻、逶迤、雄奇和神秘。登過天子山,歸來不看天下山。讀罷此文使人回味無窮。沒遊天子山的人,瀏覽此文,那壯麗的畫麵,必會深深印在腦海之中,並促使人會想去親眼一看。

書中寫水的佳作是清清沱江水,它清澈碧藍,如絲如帶,如詩如畫。李康學先生引著名作家沈從文自傳“我情感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離……”點綴沱江。起到了畫龍點晴的妙用。

書中寫洞的文章中,康學先生不但選擇了亞洲第一大洞——九天洞作素材,他還篩選注入中國剿匪史冊的缸缽洞作陪襯,講述了解放16年後的1965年3月24日,中國最後一股土匪覃國卿被殲的故事。並與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相提並論。可見洞不在大,有事則神。顯示剿匪部隊在缸缽洞出奇製勝劃上完整的句號。

在美麗縣城的描寫中,大湘西二十四縣,作者集中選擇描述了鳳凰、乾州、吉首、瀘溪、花垣、辰溪、沅陵、古丈、保靖、龍山、永順、永定、桑植等十三縣城,內容主要涉及城史、城貌、名人等。在《名人逸事》中還特別描寫了古代的相單程、覃垕王、彭仕楚,近現代的陳渠珍、王爾琢、向達、廖漢生等人,使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性。《情係故園》一組文章寫作者青少年時期在故鄉的種種生活經曆,其真情實感也令人難忘。

讀罷《走玩大湘西》,掩卷細思,無不使我感慨千萬。作者寫的山,巍然屹立在我的麵前。他言的水,奔騰不息的流淌在我的心間;他道的洞,神奇異特,有目共睹。它是熔思想性、科學性、可讀性於一爐的一本旅遊佳作。

到大湘西旅遊去,不用找美麗的導遊小姐。有了這本書,它就會帶你到風光美麗的大湘西隨意神遊而長知識、增見識,其收獲必定會使你驚喜不已。

(原載張家界日報)我讀《走玩大湘西》宋梅花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一本書。那天,身邊的一輛“貨的”車旁有一位衣著樸素的中年人正忙著從車上往下提一摞摞的書。我聽到一句很隨意的問話:“《走玩大湘西》,李康學著。李康學就是你?”李康學?我心裏一亮,立馬刹住腳步,回過頭來問:“您就是大湘西三部曲的作者李康學……老師嗎?”隻見李康學老師轉過頭來笑著回答:“是的,是我。”望了望站在旁邊的我,似乎看出我的心思,慷慨地說道:“你想看,送你一本!”我一聽,欣喜不已,捧著書忙連聲道謝,幫著搬起書來。

細細揣磨書名《走玩大湘西》,覺得作者書名用的這個“玩”字大有意味。看完全書,果然不同凡響。作者在“走走玩玩”之間,“玩”遍了整個大湘西的山山水水,走遍了大湘西的角角落落,挖掘到了許多已經被遺忘的東西。這種方式的“走和玩”,恐怕是常人不能輕易做到的,這需要一種長期的毅力,一種愛心,一種堅持。就這麼“走走玩玩”之間,竟把整個大湘西曾經遠逝的靈魂都給“玩”回來了。湘西的山、湘西的水、湘西的人、湘西的鮮為人知的故事,都在這本書裏麵淋漓盡致地“複活”了,呈現給人們的是神奇的山、靈性的水、幽深的洞以及很多早已消失在歲月的時空裏而至今仍被後人樂於傳頌的史跡覓蹤和名人軼事。僅僅這些還不夠,連神秘的湘西舊民俗風情也被一一揭秘。這些,卻統統隻用了一個“玩”字來概括,足見作者對生活的大氣、瀟灑之態。

在這本書中,我認為最精彩、也是我最喜歡看的東西,便是書中最後一個章節《情係故園》。山村裏長大的人,都會有一個難忘的童年。生活中可以忘卻很多事情,唯有童年時烙下的生活記憶,卻是無法從記憶深處抹掉的。所以,讀到這些故事,有一種久違了的親切。尤其是作者處在那樣一個極其艱難困苦的年代,在那種環境下,人的心理會過早地學會承受,過早地知諳世事。作者的坎坷人生給他帶來的是極其深厚的生活底蘊,所以才會產生本章節裏處處飽含深情和希望而引人入勝的講述。正所謂“不經一番風霜苦,哪有梅花放清香”。作者詳盡地敘述了自己從小上學以及求學的整個曆程,千回百折,幾經磨曆,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奮鬥目標。此章節看似和前麵幾個章節所述的湘西曆史文化毫無關聯,細細品味,它們卻應該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在這個空間存在著一種叫做頑強的精神紐帶,正是這種頑強的精神,造就了大湘西民族地區世世代代生存不息、醇厚濃鬱的曆史文化。在李康學老師的身上,我也發現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被我下意識地稱作為“蜜蜂”精神。蜜蜂是一種非常勤勞的動物,每天都在不停地飛舞,辛勤地采集花粉,不管山高路遠。我覺得,李康學老師就是一隻蜜蜂,一隻在大湘西高山峽穀間飛舞的辛勤的蜜峰。遠遠近近,曲曲折折,為人們呈獻的,不恰好是一份難得的甘甜醇厚的“精神蜂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