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又問道:“依之前大師所言,耶律平第一時間是逃走了,而後又折返回來,對少林諸位高僧大開殺戒。可是這樣?”
玄莫回道:“的確,貧僧也未曾明白。為何要折返回來,再行此惡道!”
楊靖說道:“若是耶律平要行凶,不會先‘逃走’,再折返回來,多此一舉。種種可疑情況,依楊靖所見,此舉乃是嫁禍。”
群雄聽聞,“嘩然”一片,皆私下裏議論開了。
玄莫想想,隨後說道:“縱然第二次行凶的不是耶律平,那第一次呢?可是有個幸存的女施主當場指認了耶律平,而且他還當著我們的麵,殺她滅口了。”
楊靖回道:“大師,楊靖說一句不敬的話,以耶律平的武功,要殺人滅口,豈會容那少女指認後再動手的?話又說回來,大師先前所說‘耶律平’武功極高,將你們都打成了重傷,如果耶律平存心想殺人滅口,為何隻將你們打傷後,就逃跑了呢?唯一能解釋的就是‘嫁禍’!”
群雄都張望著楊靖,幾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如今這種情形,若是說不清楚,恐難以服眾。
群雄中有人說道:“戰神這番話,聽著在理,但似乎也有點說不過去,為什麼有人會嫁禍耶律平呢?為得是什麼?”
楊靖的雙目在群雄中一掃,說道:“諸位英雄,可知道耶律平的真實身份嗎?”
群雄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不知,一臉茫然地望著楊靖。
楊靖微抬起手,朗聲說道:“耶律平是遼國南院大王耶律莫合之子。”
如此顯貴的身份一出,群雄再次“嘩然”,整個大殿中一下子嘈雜了起來。
楊靖雙手拂下,示意大家安靜,隨後說道:“遼國的南院直接掌握著遼國南邊的大半軍政,倘若耶律平在我大宋國土出現什麼意外,那勢必會引起宋遼兩國的爭端,極大可能會發生戰爭。”
有人小聲地問道:“為什麼隻是嫁禍,直接殺掉耶律平不是更容易挑起事端嗎?”
楊靖回道:“楊靖揣摩,原因有二。其一,耶律平本身武功極高,施計者沒能輕易殺掉耶律平;其二,施計者本意是利用宋遼兩國恩怨,一方麵耶律平在宋名聲極差,惹來江湖各派仇殺,倘若耶律平死在宋國人之手,遼國可以此為由發動戰爭;另一方麵,耶律平對宋的印象極差,以他在遼國的地位,隻要外人稍一挑唆,很容易引他發起戰爭。無論雙方如何行動,都對施計者有利。能從宋遼兩國戰爭中獲利的,隻有西夏、吐蕃、大理等國。以最近西夏魔宮活躍度來看,施計者極為可能是西夏。”
楊靖一席話,說的頭頭是道,再加上楊靖和文宣閣在武林中的威望,群雄中都爭相拜服,連少林寺的幾名“德高望重”的高僧也都對楊靖欽佩萬分。
羅成濤點頭回應道:“戰神說的很是在理。近年來,西夏魔宮在中原的活動越來越頻繁了。法空大師等遇害一事,並非如此簡單,還望諸位英雄不可躁急,一切等事情調查清楚了再做決定。而且,今後還需時時留意魔宮,以防不測。”
一時間,北劍門和文宣閣兩大門派皆將矛頭指向魔宮,群雄中附和相應,連連稱是,皆相呼籲文宣閣和北劍門為武林主持公道。
楊靖朗聲對眾人說道:“楊靖知道今天各位英雄相聚於此,都是為了對付耶律平。但是其中的關係甚大,為避免宋遼兩國引發戰爭,請諸位給楊靖些時日,文宣閣定當將這件事查個清楚明白。所有涉及耶律平之事,文宣閣也盡力而為,還諸位一個公道。”
由於文宣閣的出麵,和北劍門的支持,群雄大都認可楊靖所說,一致推崇文宣閣力查耶律平和魔宮之事。
楊靖對法靜道:“法靜大師,關於法空大師遇害一事,實在有諸多疑點,還望容楊靖調查清楚後再做定奪。”
法靜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戰神如此為兩國百姓著想,一心避免戰亂,老衲慚愧。少林寺靜候安排。”
楊靖拜謝:“多謝大師。”
這時,群雄中有人嚷嚷道:“耶律平是否殺人放火?魔宮有沒有陰謀?怎的憑你楊靖一麵之詞就能作罷了,你文宣閣若是查不出此事,豈不不了了之了,你恐怕是存心包庇遼人吧!我大宋與契丹外夷本來就勢不兩立,契丹奪我幽雲十六州,早已是深仇大恨。更何況,虎狼之國,他們豈能罷了戰爭!”
眾人望去,隻見那人尖臉散發,留著一撮小胡須,甚是醒眼,身著青布長袍,身體微瘦,乃是玄冰門的杜海。
玄冰門是西南蜀山劍派的一支,在武林中也頗有聲名。隻不過玄冰門自恃蜀山大派,對中原諸派的優柔作風多有不屑。
這杜海最初見楊靖時,便得群雄熱情擁戴,微微看去,很是不以為意。他雖然也聽說過“戰神”的名頭,卻隻是認為中原、江南的武林中人沒有眼力,哪能和蜀山諸派相比。見楊靖一席話,就斷了眾多英雄豪傑的“壯誌之氣”,很是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