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政策選擇的區別在於決策人能否管理好每一種彙率,還是管理好其中的一些而放任剩餘的彙率在其他市場找到平衡。
4.管理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用來幹預經濟運行的一係列財政措施。
財政政策中,過高的公共開支與債務水平會阻礙收入和就業的長期持續增長,可歸咎於兩方麵的原因。
由於沒有價格競爭,政府機構,如國有企業,沒有足夠的積極性來提供消費者所需的產品,沒有積極性進行技術創新或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
債務方麵的成本會擠占其他公共或私人開支。
在國家的財政政策中,有一項很重要的政策,即稅收政策。
由於人們根據稅收來改變其經濟行為,稅收過高會影響產出和收入,降低人們工作、投資以及承擔風險的積極性。健康的稅收製度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基石。高效而富有生產力的稅收體製既能確保激勵機製,又能兼顧公平原則,還能杜絕通貨膨脹引起的對貨幣的需求。稅收優惠政策和財政激勵機製常常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手段。
5.解決失業問題
雖然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但就業增長的速度仍然高於經濟發展速度,因此,失業成為許多政府麵臨的嚴重問題之一。
現在,許多政府正在尋求各種戰略,旨在將國內生產總值(GDP)高增長率與高就業率相結合。科特勒指出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認為的有利於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的措施:
加大對社會基礎設施如基礎教育、相關技術、工人的再培訓的投資
力度。
實行私人企業自由化,增加市場準入。
支持中小企業和非正規部門的就業,主要通過改革信貸製度、采取
財政鼓勵政策、提供培訓服務和建立完善的法律體係實現。
通過對所需新技術的投資和消除國際貿易壁壘,建立一個高效的服
務經濟。
鼓勵勞動密集型技術發展,特別是通過降低稅收。
在經濟蕭條時期,通過勞動力密集型公共工程項目建立就業安全網
絡。
6.對付外部衝擊
在國際競爭機製下各國家不得不專心應付來自外部的各種衝擊,這衝擊主要包括:出口收入的變化、主要進口品價格的變化、外債的成本變化、國外信貸的變化、國際資本市場的變化、國外援款水平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