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關於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延伸研討(4)(1 / 3)

第二節大型商業銀行改革發展與風險內控管理探討

2005年以來,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相繼完成股份製改革並上市,金融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各家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等多項指標均處於曆史最好水平,2010年末,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均躋身全球銀行總市值前10位。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持續的改革,大型銀行公司治理機製建設不斷加強,經營業績穩步提高,“三大類七項指標”基本達到了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與現代銀行製度的要求和國際先進銀行相比,我國大型銀行的經營環境、經營管理水平和整體競爭力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當前,我國銀行業也麵臨著多方麵挑戰。2011年,貨幣政策由積極轉向穩健,銀行負債管理麵臨重大挑戰,房地產市場貸款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部分集中度較高的行業貸款風險和產業結構調整暴露的信貸風險不容忽視。隨著利率市場化步伐逐步加快,銀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壓力巨大,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公司治理、經營管理體製、激勵約束機製、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文化培育等多方麵進行深層次改革的任務仍然艱巨。

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深化大型銀行改革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堅持不懈地把大型銀行改革向縱深前進,加快形成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強的現代化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推進改革發展和強化風險內控管理的過程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一、深入推進業務創新、戰略轉型和結構調整,提升市場敏感度和價值創造能力

當前,我國工業化發展步入戰略整合期,擴內需以及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融資結構多元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2010年,國內非金融部門在股市和債市上的直接融資已經占到融資總量的25%。因此,銀行必須推進強有力的業務創新、戰略轉型和結構調整。在推進戰略轉型的過程中:

(一)更加注重對小企業和微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小企業金融服務可以給銀行帶來風險分散和邊際效應增加等好處,特別是靈活的風險定價往往使服務小企業能力較強的銀行在競爭中更勝一籌。要進一步改進服務模式、機製與流程,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堅持向成本管理要效益,向風險管控要效益,向高附加值服務創新要效益,不斷提高持續服務小企業的內生動力。

(二)有效支持消費發展

消費將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居民消費方式也從“飲食消費”向“穿住用行”全麵發展。商業銀行應率先提供高科技含量和高質效的服務,設定合理的差別化戰略,滿足有承受能力的消費需求。例如,順應人口老齡化趨勢,提供簡單方便、值得信賴、長期具有正的風險調整收益率的金融理財產品;順應國內中產階層壯大趨勢,增加全球資產管理組合多元化產品;順應拉動消費的需要,在豐富金融產品以支持物質產品生產與消費的同時,創新金融產品以支持文化、旅遊等精神產品的生產與消費。

(三)堅持精選戰略

銀行業要采用現代化的客戶精選方法,做好盡職調查,有所為、有所不為,憑借戰略思維、世界眼光和專業水平,發掘、識別和選擇市場上那些有真正還本付息能力的客戶,去支持和服務那些資源配置效率較高、競爭優勢較強、盈利能力較好的項目,從而有效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要通過持續的結構調整,熨平經濟波動對銀行信貸資產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