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營造創新合力
很多中國企業家具有創新精神,但從他們的副手到中層經理,到基層主管,這種企業家創新精神卻在一層層地衰退和遞減。究竟如何將企業家精神傳遞給員工呢?
埃森哲公司合夥人、政策及公司財務總監Elizabeth Padmore給出了他們的研究數字:“我們在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與幾十萬企業家進行了訪談,其中79%的企業領導人認為,企業家精神對於企業的生死非常重要。”全球最大科技顧問公司Accenture研究調查報告也指出,在全球高級主管心目中,企業家精神是組織健康長壽的要穴。
在新的變革的時代,培養企業家精神,似乎是中國企業很清晰的航向了。但問題的核心是,大企業怎樣將企業家精神灌輸到工作氛圍中去,企業家能以什麼樣的方式激勵員工的企業家精神,從而讓自己盡可能健康長壽?
香港瑞安集團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羅康瑞認為,企業家精神是一劑良藥。“1991年,我開始創建瑞安公司,我們采取了以變應變等一係列風險戰略。當時我們公司很小,大家的關係非常密切,整個公司員工都很有創業精神,普遍體現出積極進取的意識和創業的行為。因此我們都不斷地往前走。但是,今天我必須承認,現在確實很難使我們公司再具有這種創業精神了,我們參與市場競爭的冒險精神也減退了。”
顯然,冒險精神是企業家精神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什麼一旦成功就會麵臨著喪失冒險精神的風險呢?除了與激情有關之外,還與整個企業習慣於成功有很大的關係。
可以這麼說,90%以上的企業是在激勵成功,而不是鼓勵創新和失敗,所以,失敗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總是一件丟臉的事,也是一個沒有回報的事情。失敗的風險比失敗本身的風險可能大上100倍,因為失敗一次,哪怕造成的損失很小,但也許就是這一個小小的失敗,就會讓失敗者失去名譽和信任,從此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
“不過,現在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開始從員工的角度,注重培養員工企業家精神,讓他們能更好地做他們的工作,盡可能地為公司做出最大的貢獻。這裏我們創造了一個環境,成立了一個小的戰略部門,使每個人都可以自己來運行,讓他們有自由,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獎勵他們,對他們的成就予以獎勵。這樣大家都願意冒這個風險。現在瑞安的肢體依然有力、強壯。”
事實上,一些長壽公司如飛利浦,之所以能創造令人羨慕的成長記錄、產品創新記錄,以及隨之而來的利潤水平,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既有大企業的風範,又能按小企業創業時的方式與激情辦事。他們在員工中極力提倡敢於失敗的創業精神,對員工充分授權,把權利下放到生產第一線。
創新環境的營造,主要通過不遺餘力地向員工灌輸創新的理念、在公司上下鼓勵冒險並寬容失敗、確保知識信息傳遞的順暢與共享來達成。世界上有很多類似於美國矽穀的高新技術園區,像英國的、日本的、中國台灣的、中國大陸的,不勝枚舉,但真正能成功地和美國矽穀相提並論的卻迄今也沒有。問題的根本不在資金、政策,而在那種浸透到高新技術園區血液中的冒險精神和失敗者環境。高新技術的核心競爭力、生命力是創新,創新首先靠鼓勵冒險,冒險就意味著失敗,而且是有著很高概率的失敗;失敗需要寬容,沒有對失敗者的寬容就沒有冒險家在創新道路上的前赴後繼,當然也就沒有創新成果。
企業的創新過程,同時也是知識信息的再加工、再創造過程。因而,企業不僅要收集、積累有用的知識信息,更重要的是將有用的知識信息放到一個能夠為廣大員工所共享的平台上去傳播、交流和碰撞,使之進發出靈光一閃的智慧火花,推動創新的誕生。企業內影響知識信息傳遞的障礙通常有個人意識的、組織製度的、部門利益的、企業內不當競爭的、在保密的名義下形成的等,企業必須將所有妨礙知識信息傳遞的障礙逐一地找出來,並加以徹底的消除,這樣知識信息的暢通無阻和充分利用才是可能的,不然,就隻能是管理者的一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