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天裏,我睡了一天,陪母親外出賞春一天,在家看電視和書一天,三天的假期中並不是不想記住心中的思念,不想傳達給她四溢在身體周圍的愛,無數次打開電腦和拿出手機的時候,掙紮好久,才慢慢關上,這種精神上折磨的自製力,使得心靈困苦不堪。就像是今天下午我一到辦公室看見她坐在那裏,身穿一件灰色的呢子衣的時候,我抑製住上前的衝動,甚至問候也沒有,我的心早已明了,她的意也多次的傳達。無論我如何做,在她眼裏,都如同虛設一般,甚至會給她帶來無形的困擾,把愛留在心間,我在她身邊等待著她向我點頭的時候,在我離開之前。我為她而來,當時間到的時候,無論她願不願意我都必須離開,從小開始,我的人生就不在這裏,她是我剩餘人生愛情的破局之人,失敗,我的愛情將永久沉淪,不再顯現。但我清楚地知道,我的人生其他之局,破局契機卻並不在這裏。
寧麗,在我離開的哪一天,你能夠和我一起離開嗎?這個答案在一絲微弱的希望下,飄搖不定,不到離開的時候,沒有定論。因為在我內心深處,不到絕望,就存在著不甘心。因為不甘心,所以要去全力爭取。在我的認知和我遇見的所有的情況裏,我知道,她的心裏有著一種巨大的阻礙阻擋在我們之間:要麼是她心裏暗戀的那人,或者是仍舊愛著的其他的人,使得她仍舊帶著一絲的期盼或者是不肯舍棄的幻想存在著,在微弱的希望裏傻傻的等待著,亦或是明知道沒有結果仍舊如我這般像自己或是“別人”證明著自己的愛,如果是這種結果,那還真是如我一般是傻到令人無奈的人;要麼是在由原本狹小的眼界徒然變得大起來,帶來對目前現實的盲目,對人和環境以及自己夢想的期望過高,從而降低心中對愛情的期許,想要遇見更好的人,條件的好壞大於愛情的深淺,這在這個缺乏愛情的現實裏是很普遍的事實,那麼以我的條件不入這種高規格的眼光很正常不過,這是在大城市挫折中所留下的扭曲心理,這種心理現象在我少年時期曾伴隨我好久,確實是短期內不可能解決的。無論那種情況,希望都很渺茫,也不是沒有希望的存在。
這兩天看《一個人的朝聖》,卻是不知不覺心開始寧靜起來,這樣的閱讀習慣,每一次都使我的心情歸於平靜,信念和人生中的堅持,做著貌似無意義的事情,這些事情真的要這樣做嗎?就像是我在這裏仍舊愛著她一樣,驀然發現這種普遍規律中的極其的相似性,這就是越是簡單的道理所映射的也就越多,當回首細想的時候會不自覺的進行著對照。原來從很早開始,我就開始了著一個人的對愛情的“朝聖”。
正如我沒有看完,不知道結尾,我也不知道我愛情“朝聖”的結果,雖然我一直像書裏主角一樣思考、掙紮、迷茫彷徨著,並且堅信著、期望著,但卻一直為著我們的愛情和未來努力著,堅定的向前走著。
這就是我的心情。
你永不知道我的愛在你不知道的時候醞釀著。
她也不知道我對她的愛猶如沸騰的岩漿一樣,翻騰,迸發,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