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四月六日(1 / 2)

四月六日,昨天清明。讓人想起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中國的節氣裏,幾乎是每在清明都會有陰雨天氣,無論多少,總是淅淅瀝瀝的從天而降。清明祭祀,我葬下這些時日的心情,把靈魂重歸故土,深入大地深處的黑暗之中,有一種錯誤,本不該清醒。

複活,意味著享受更加炙烈的灼燒。

所以,從這個假期開始,愛情變得沉默起來。叫做寧麗的人兒,也早已知道我的心思了,這便已足夠。命裏無時莫強求,即使上天安排再次相見,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隻會給人以更加殘酷的現實。

破局之年,第一件事,麵臨著以失敗告終。

在來的路上,我重新思索第一局失敗的原因,可以堅定的得出來:愛情本身是沒有錯的。

以下,我將不再像以前那樣當做是對她的傾訴,清醒之後,開始退而求其次的審視發生的一切。也許會有疑問,難道不愛了嗎?不,在我問自己內心的時候,我愛的更加深刻,這種深刻現如今隻能埋在心裏,又或者說永遠的埋在心裏。這歸咎於未來的不可知性,世界上總有那麼多巧合和意外,使得讓人時常覺得意料之外。如果過著平庸而又極其單調的生活,意料之外是極少降臨的,一成不變的生活使得人像是設定好的程序一樣。那麼,生活中充滿冒險,靈魂中充滿幻想,行動中充滿期待和希望的人,這些人才會時常被意料之外所光顧。因為不甘於平庸,心裏充滿著不甘心並為此奮鬥的人,掙紮在黑暗生活的人,未來才變得不可知起來,可以說這些人的未來處處充滿著變數。不過,正因為這些變數,無論變數是好的結果還是壞的誘因,都講人生變得不一樣起來。

我的世界從來是充滿著不甘心的,小時候不甘心做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不甘心做一個聽話的孩子,不甘心被排擠在人群之外的孩子,不甘心作為被欺負的孩子,不甘心人生如此繁雜吵鬧······當小時候的不甘心被一件件打破之後,或者說有些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的之後,長大的時候又有太多新的不甘心。如果說原本的生活是我一生注定的人生軌跡,我是注定要反抗命運注定的那個人,無論多麼艱難,都不會後悔去做。那麼,我現在問我在追求寧麗這個“傻妮子”的時候,我在隱隱預見結果的情況下知道這很難,甚至不可能讓她愛上我一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甘心嗎?我是不甘心的。但是我還如此堅持並深深的愛著她,我後悔嗎?不,我不後悔!我知道當我離開的時候我不能成功的話,我將永遠離開,連現在存在的絲毫可能也將變成不可能,這樣的話,在我剩餘的人生中陪我一直到老的那個人將不再是她,如此,先不論這對以後在和我一起的女孩來說帶來的影響,現在做的一切還有意義嗎?現在如此的去愛還值得嗎?在人生中,我們似乎必須做很多無意義和無價值的事情,但這些事情是必須去做的,就像是愛情,愛情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由於價值觀的問題,我並不敢肯定這對其他人的答案是什麼,對於我而言,隻要去愛就是有意義的,就是值得的,無論會給我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就像是《紅樓夢》的賈寶玉一樣,我這類人是不符合時代的“癡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