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雙贏談判製勝秘訣之開場布局——給自己一個“贏”的開始(3)(1 / 2)

舉一個大家都頗為熟悉的例子吧。一提起iPhone手機,人們往往會想到高昂的價格,然而,即便如此,這一產品至今仍然風靡全球,甚至有銷量逐年攀升的跡象,這就是“價格”不會完全影響“想要”的一個教材。也許,你會反駁了:買方怎麼不希望以最低的價格成交,賣方又怎麼不希望以最高的價格成交?這種說法本身沒有錯,但是如若談判雙方真的把焦點聚在“價格”上,彼此之間恐怕是難以有交集,勢必要產生對立了。由此看來,在任何談判之前,先認清這個誤解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在談判時你就很容易被自己的偏見誤導,一意孤行地把談判策略的重心放在“便宜”上了。

那麼,既然談判重心不要放在“便宜”上,又該放在哪裏呢?答案就是每個人的選擇慣性。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慣性,即慣性選擇的先後順序,在每一次談判中,仔細聆聽客戶上—次決定購買的因素是哪些,隻要重複上一次的步驟,並依序再做一次,往往十之八九便能順利成交了。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談判前必須“先聽”客戶上一次做決定的順序呢?要知道,影響一個人之前,先得了解他的價值觀。賣任何東西給任何人之前,先問他最在乎什麼、最重視的“順序”是什麼。隻要搞清楚客戶所說的順序,確認時不弄錯先後順序,買賣成交也就在望了。

讓我們繼續思考下去,在客戶上一次的購買因素中,會跟價格有關嗎?如果是不同的商品,這個道理也相通嗎?事實上,在任何交易中,客戶在乎的並非“價格”,而是產品帶來的“價值”,更進一步說,如果你給客戶的感受是重點放在“價格”層麵上,那麼,你的服務無疑是在與市麵的比價較勁。如果你將談判的焦點放在解決客戶心中深層次的渴望上,諸如替他們圓夢等,這樣,“價格”的考慮自然會退居其次,反倒更彰顯出你對產品、服務或建議的“價值”。換句話說,一旦你給客戶帶來的是“價值”上的存在感,即便產品價格沒有他人有優勢,甚至略顯昂貴,你照樣能激發客戶購買的欲望,然而,正是這點微妙的差異往往就會讓成交結果大為不同。

讓價格化成價值

說到這裏,恐怕有人不解了,“可是,很多人買東西是不貪求便宜的,而是追求質量,這種時候,又該如何讓客戶感受到‘價值’上的存在感呢?”這就是讓價格化成價值的威力。

舉例來說。嵐是一位保險業務的從業者。剛入行的時候,她經常在其他業務同人的帶領下,接二連三地拜訪客戶,大家心裏總是揣著幫客戶規劃保單這樣的念頭,私底下與同人們的交流中,也總能聽到“預算”、“支出”這些充斥著“金錢”字眼的話題。

漸漸地,嵐開始厭倦這樣的業務流程了。在她看來,這些話術隻要受過專業訓練,任何保險業務員都可以完成,客戶找誰基本上都一樣。想當初,嵐之所以會選擇保險行業,是因為她覺得保險是一種大愛的精神與築夢的規劃。

在她的腦海裏,始終抱著這樣一個理念:那就是與客戶的會麵應該是談“希望”、“夢想”、“生活”、“愛與責任”的。而且她也始終認為,隻有在了解了客戶不同需求的前提下,才能為每位客戶量身定做出最適合他們的保險規劃。

後來,嵐接到這樣一個單子,客戶有一個寶貝獨生女兒,當時正在念大學二年級。客戶通過朋友介紹找到嵐:想幫女兒做一個長期規劃。麵對這樣一個單子,換作別的保險經理人,不外乎從商品麵與預算來規劃做出投保結論。但是,當嵐接到這個單子的時候,她卻是這樣考慮的:客戶隻有一個女兒,將來所有財產勢必都要留給她,而女兒遲早也要嫁人。常言道,嫁對郎,一切都好;嫁錯郎,人生就是黑白的。而嵐在與客戶的進一步接觸中,也深刻地體會到這位慈父心中深層的渴望與愛的擔憂,客戶是如此強烈地希望將他對女兒的愛化為長長久久的保護。在這個過程中,嵐更是反複問自己:“如果是我的女兒,我會怎麼做?”最後,嵐幫客戶規劃了一個長期的保單,這個保單可以指定受益人,所以隻有客戶女兒自己可以動用,而且銀行沒有資產記錄,就算女兒將來嫁了個豺狼丈夫闖了禍,保單價值也會受到法律保護,不必擔憂安全與隱秘的問題。當客戶聽明白之後,心滿意足地說:“這份規劃就像是可以隱藏財富的黃金屋一樣,對你的這份規劃我感到非常滿意。”